孩子剛被吼,轉身就和媽媽親,難道他不「記仇」?真相令人心酸

孩子剛被吼,轉身就和媽媽親,難道他不「記仇」?真相令人心酸
value101 2024-09-05 檢舉

(2)脾氣易激,不會社交

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默娜舒爾的研究指出:

若父母採取呵斥與命令式的管教方式,孩子就很容易在心理上形成防禦性,在言語上表現出攻擊性,傾向於以激烈的衝突作為解決問題的手段。

一方面,孩子可能會模仿父母的暴躁行為,形成易怒的性格,甚至在與他人互動時也容易發生衝突。

另一方面,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,孩子難以習得有效的社交技巧,例如合作與同理心,因而在人際互動中遭遇障礙。

 

(3)討好型人格

值得關注的是,長期置身於父母責罵之下的孩子,可能會發展出一種以取悅他人為核心的行為模式──討好型人格。

他們渴望得到外界的認可和喜愛,以至於過度關注他人的情緒和需求,習慣犧牲自我意願以迎合他人。

這種人格特質雖看似無害,但其實嚴重限制了他們個性的發展與自主能力的成長。

 

智慧的父母,不給孩子隱憂

每位父母都懷抱著最真誠的願望,期盼孩子能在健康與快樂中茁壯成長。

然而,在教育的過程中,父母間的差異顯而易見。

有的父母雖滿心關愛,但情緒上頭時又控制不住自己。

要怎麼做,才能保持冷靜與理智,不給孩子的成長留隱憂呢?

(1)調節情緒,設定緩衝地帶

家長的情緒狀態,如同家中氣候的風向標,直接關係到孩子的心理安全與情緒穩定。

因此,面對生活的困擾或壓力,父母應先學習自我情緒調節,如深呼吸、短暫獨處或轉移焦點,做些自己喜歡的事來恢復平靜,避免將情緒的波瀾帶給孩子。

更進一步的,是建立情緒管理機制。

例如,採用“情緒暫停”訊號或設立“冷靜角”,默數10秒或暫時離開現場。

確保在情緒即將失控時,能夠給自己一個緩衝空間,不讓負面情緒成為親子關係的絆腳石。

 

(2)正話正說,好好溝通

好好說話,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課。

摒棄貶低、諷刺或威脅的言詞,取而代之的是正面、鼓勵與支持的話語。

例如,當孩子犯錯時,我們應引導孩子明了正確的方式並鼓勵改正,而不是一味批評指責。

可以用開放性問題,例如:

“你覺得這次哪裡做得不夠好?我們可以一起想想怎麼改進。”

或者

“發生這種情況,你有什麼想法或感受?我們怎麼避免類似的問題?”

同時,經常向孩子表達愛與信任,認可並讚揚他們的每一點進步與努力,有助於塑造他們堅實的自尊與自信。

 

(3)尊重孩子,平等對話

美國精神科醫生威廉格拉瑟,曾深刻指出:

“教育孩子最重要的,是要把孩子當成與自己人格平等的人,給他們以無限的關愛。”

智慧的家長深諳此道,在與孩子的交流中,他們主動採取「蹲下」的姿態。

這不僅是物理上的降低身段,更是心靈上的平等對話。

試想,若父母總是「站」面對孩子,其互動就像水管中的水流,只是單向傾斜。

而當我們蹲下身來,與孩子平視交談,才能建構起一座溝通的橋樑,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平等交流。

在這樣的交流中,孩子不用仰望父母,內心也多了一些被尊重與重視的感受。

 

寫在最後

孩子,是這個世界上最純粹的存在。

無論你怎樣嚴厲,他都不會記恨,只會持續地用愛包圍你。

他赤條條地來到這個世界,在你的懷抱中一點點長大,那雙清澈的眼睛裡,永遠都充滿了對你的依戀。

是孩子,讓我們蛻變成父母,也讓我們有了更柔軟的心,有了堅不可摧的力量。

儘管養育之路有時艱辛,但也未嘗不是人生美好的旅程。

隨著孩子茁壯成長,我們跟孩子會漸行漸遠,留下的只是那些珍貴的回憶。

因此,不要吝嗇我們的溫柔,那是我們能給孩子的成長路上的禮物,值得我們用愛去照顧。

— END —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