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人最大的內耗:刻意合群

一個人最大的內耗:刻意合群
value101 2024-09-02 檢舉

這幾天,看了一部電影《想飛的鋼琴少年》。

維特自小展現出驚人的智商和卓越的鋼琴才華。

他因此在同儕中顯得格格不入,備受孤立和排擠。

為了融入群體,他從高處墜落,假裝摔壞了腦子,失去了彈鋼琴的能力。

如他所願,他終於被大家接納,成為受歡迎的人。

但這並沒有帶給他真正的快樂。

他熱愛鋼琴,卻得迎合同學的喜好,去聽那些他不喜歡的搖滾樂;

他聰明絕頂,卻要裝傻充愣,以顯得與大家更為親近。

相處久了,維特心中的孤獨感並沒減輕,反而愈發強烈。

直到有一次,他偶然間聽到了一首巴赫的《哥德堡變奏曲》,深深被吸引。

這一刻,他終於意識到,什麼是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
自此,他不再試圖合群,選擇了與音樂為伴的孤獨之旅。

看完這部影片,我內心深深被觸動到。

不知什麼時候,在這個社會,合群變成一種社交正確。

我們按捺住心中的抗拒,鑽入各種圈子裡,硬著頭皮參加無意義的酒局,使勁琢磨別人的想法。

最終呢,因為刻意地去合群,讓自己在人群的喧嘩中壓抑著、消耗著。

 

01

部落客@陳清安 講過自己的故事。

他因為喜歡獨來獨往,就有同事在背後詆毀他性格有問題。

為了更好地跟別人打成一片,他強迫自己做出改變,努力去合群。

同事們追劇玩遊戲,他也追劇玩遊戲;

別人下班後去聚會喝酒,他也積極加入,跟他們稱兄道弟。

不知不覺中,他學會了玩遊戲、喝酒,也懂得怎麼侃大山。

但他內心卻感到痛苦和壓抑,忍不住疑惑:“迎合其他人的步調,以為會有歸屬感,可是為什麼現在我卻覺得越發無聊和空虛?”

暢銷書《害羞與社交焦慮症》裡說,全世界40%—60%的人,都有不同程度的社交焦慮。

害怕別人異樣的眼光,擔心別人的指指點點,許多人在成長中逼迫自己去強融圈子,試圖換來內心的安全感。

可惜的這樣的合群,不僅是無效社交,還讓自己的能量源源不斷地流失。

諮商師胡慎之在初入職場時,覺得搞好同事關係是重中之重。

一入職就忙著給人倒茶端水,跑腿打雜。

下班後,還自掏腰包請同事吃飯,去領導家當免費勞力。

他以為領導者和同事會喜歡他,但結果呢,實習評語中,他卻是最糟糕的那個。

有人說他偷懶耍滑,有人說他不務正業,他鼓起勇氣去爭辯,卻又令自己陷入一次次爭吵中。

後來,他實在受不了精神上的折磨,只能辭職走了。

很多年後,他仍難以釋懷,常後悔說:當初最不該的,就是把人看得太重。

拼命想去融入別人的圈子裡,只會消耗心力,浪費掉時間。

當一個人陷入社交內耗那一刻,其實他就失去了對生活的掌控力。

 

02

這幾年,在關於人際關係的處理上,我也無數次陷入內耗。

要不要湊上去套個近乎?

這個飯局都是不熟的人,該去嗎?

與人相處時,總有各種問題盤桓在心裡,讓我躊躇不已。

幸運的是,有兩句話讓我擺脫了這種社交內耗。

第一話是叔本華說的:要嘛庸俗,要嘛孤獨。

你玩過俄羅斯方塊嗎?

當你完美融合到群體中,自己也就消失了。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