驚人的「團體迷思現象」:為什麼你的孩子越長大,越沒有出息

驚人的「團體迷思現象」:為什麼你的孩子越長大,越沒有出息
value101 2024-08-26 檢舉

更可怕的是,一般的班級,成績好的學生,也就那麼幾個。成績一般的學生,大多數。

你的孩子,一旦混入成績一般的學生群體,就會理所當然地混日子:「大家都這樣,我為什麼不這樣。」萬一你的孩子努力一點點,還會被成績一般的學生,群體嘲諷,故意排擠。

 

類似的情況,自古就有。

在《論語》中,記載了一個故事。

孔子問子貢:“你和顏回比,誰更強?”

子貢說:“我不行啊,他比我行,他聽到一件事,能夠推出十件事。我頂多推算兩件事。”

孔子說:“弗如也。吾與女弗如也。”

孔子這句話,確實很打擊人。認為子貢確實趕不上顏回。而不是鼓勵子貢,多思考;肯定子貢在其他方面的優點。

還好,子貢在商業、外交方面,做出了成績,人也豁達,沒有因為一兩次被打擊,就跌落谷底。

你的孩子,大概率不如子貢,在被群體否定之後,就討好群體。

 

03

關於職場:總是湊熱門產業,做了陪跑的人。

現如今,孩子上大學的時候,會面臨很多的職業選擇。

大學的專業,幾百個,有熱門,也有冷門。

照大家的說法,還是去熱門吧,起碼就業容易一點點。

事實上,不是所有的人,都適合熱門行業;不是所有層次的大學,都對熱門行業深有研究;不是所有的行業,都會持續熱門。

 

比方說,前幾年,很多人選擇了土木工程。當時的房地產、土地開發,很火熱。但是現在,該行業就不景氣了。

更可怕的是,一個行業,火了一、兩年,就熄火了。去讀大學三、四年,出校門的時候,發現自己的行業,不知何去何從。

有一個商業規則:大家都去擁擠的行業,表示競爭壓力大,利潤非常微薄。

依照“二八定律”,在熱鬧的行業裡,80%是陪跑的人。你的孩子去陪跑,那就別談什麼出息了。

 

04

胡適說:“獅子老虎永遠是獨來獨往的,只有狐狸和狗才成群結隊。”

這句話不好聽,但確實是很好的道理,若是個孩子,總是在群體裡,也害怕獨行,就是「標新立異」的言語,都不敢說,那就只能變成一個混日子的人。

作家劉軒在文章中寫道:“團隊壓力形成的野獸,兇猛而愚笨,要順著它的毛摸,不要驚動躲在毛髮裡的跳蚤。”

要想孩子有擺脫“群體迷思現象”,就是要做骨子裡不合群的人。不是每天都獨行,而是在群組裡,但是不被群體同化,常常做和群體不一樣的事情,也不驚起群體的憤怒。

 

有技巧地和群體形成對立統一的關係,孩子的未來就順了。

在家,孩子能好好聽父母的話,又能充分錶達自己的夢想,促進一致的目標。

在校,孩子堅持自己的主張,久而久之,會得到大家的掌聲,形成自己為主的圈子。

在業,孩子在自己最擅長的行業裡幹,在熱門裡變成精英,在冷門裡另闢蹊徑。

父母們,孩子做自己很難,但仍舊要鼓勵孩子做自己,起碼要允許

 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