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論和誰相處,請戒掉你的“弱者心態”

無論和誰相處,請戒掉你的“弱者心態”
value101 2024-07-06 檢舉

 

3

受害型心態

作家古典在書中提到一個「受害者天堂」:

天堂裡的人,每天都圍坐在一起。

講述自己又遇到了什麼倒楣事,過得有多慘,對於真正重要的事情卻一概不理。

一連數年,他們都把自己困在痛苦裡,不管怎樣都無法逃出去。

事實上,這樣的場景在生活中也很常見。

有些人一遇到問題,就會化身為“受害者”,把矛頭指向別人。

每天怪這怪那,卻從來不反思自己,時間久了,身邊的朋友也變得越來越少。

心理學家武志紅就分享過這樣一個案例。

有個女孩替自己的父親來做心理諮詢,她的父親性格偏激,喜歡找茬,說話也很難聽。

人緣不好,他說老朋友故意孤立他;

工作不順,他怨領導有眼無珠;

女兒考上了外地的大學,他覺得女兒是翅膀硬了,故意疏遠自己;

連鄰偶爾把垃圾忘在樓道裡,他也會破口大罵,指責對方不安好心。

在父親的心目中,似乎每個人都居心險惡。

他總是把自己當成受害者,時時刻刻防禦著,怕別人占到他一點便宜。

漸漸的,家裡的氛圍越發壓抑。

妻子受不了他的刁鑽,被逼得搬了出去,另租了房子生活。

女孩的父親,就是典型的受害者人格。

這類人總是把自己當成弱勢族群來看,只喜歡表達負面情緒,從不解決問題。

和這類人相處,別人再好的脾氣也會被消磨殆盡。

古龍在《大人物》裡有句話特別中肯:

“無論誰都應該學會先責備自己,然後才能責備別人。否則就表示,他只不過是個還沒有長大的小孩子。”

怨天者無志,怨人心窮。

只有巨嬰,才會把自己當成受害者,哭天喊地,等別人來拯救他的命運。

強大的人,都懂得向內歸因。

犯錯了就認栽,有困難就應對,不逃避、不魎怒,始終為自己的選擇買單。

當你也能做到這一點,自然就能走出自戕的怪圈,奪回人生的主動權。

4

自貶心態

網路上看到一幅漫畫:

 

一個男孩比較自卑,總是耷拉著腦袋,習慣在別人面前否定自己。

起初,別人還會好心安慰他幾句。

但時間久了,大家都開始厭煩他這種行為,對他唯恐避之不及

圖中的小男孩,就是典型的「自貶人格」

喜歡自貶的人,在人際互動中缺乏分寸感,總是會主動揭露自己的缺陷。

這種低自尊的姿態,不但得不到別人的同情,反而只能換來別人的輕蔑。

自媒體人@阿落 講過自己的一段經驗。

阿落出生於一個小山村,父母早早離異。

母親改嫁後,把全身心都放在了新家庭上面,對她漠不關心。

阿落長大後,考到了外省的學校。

但因為個子小,皮膚黑,再加上一口塑膠普通話,她在同學中顯得格格不入。

自卑的阿落,就開啟了「瘋狂自黑」的模式。

不論跟別人聊什麼,她都能順便強調自己的缺點。

有人建議她換個穿衣風格,她說自己就是土包子,不配穿。

有人想跟她組隊競賽,她嫌自己能力不行,馬上拒絕。

有人安慰她,鼓勵她自信一點,她卻說自己出身不好,估計一輩子就這樣了。

一開始,大家都很同情阿落。

但聽她說的次數多了,很多人在心裡漸漸生出了輕視。

有些人甚至開始使喚阿落,把她當成自己的工具人、出氣包。

他們的舉動,致使阿落越來越自卑,甚至患上了憂鬱症。

心理學上有個字,叫「破窗效應」

如果一間屋子有窗戶破了,沒人去修補,不久後其他窗戶也會被打破。

當你不斷否定自己,實際上就是給自己開了一扇“破窗”,如果不及時止損,很容易招來別人的惡意。

正所謂:金無足赤,人無完人。

每個人都有不足,都會經歷低潮。

如果你死盯著那些缺陷不放,無異於在舊痕上面添新傷。

想被人愛,必先自愛。

別妄自菲薄,別輕視自己,看見自己獨一份的優勢,成為自己最忠實的支持者。

人們更偏愛的,永遠是那些把自己視若珍寶的人。

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過一句話:“你如何展示自己,決定了別人怎麼對待你。”

任何時候,都不要輕易釋放你身上的弱者氣息。

畢竟,他人不會因為你喊苦,就為你減輕負擔;生活不會因為你喊疼,就對你手下留情。

從今天開始,試著奪回關係的主動權。

不自憐、不自卑、不怨嘆,你也能活成自己的擺渡人,把感情經營得舒適自在。

點個讚吧 ,與朋友們共勉。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