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人關係再好,隨禮時,要懂得這幾條潛規則
03
關於白喜:別閒,幫忙比給錢重要。
前段時間,我的兄嫂的母親過世了。
兄嫂的老家,和我的老家,是一個鄉的,就在鄰村。
我去兄嫂家,幫忙待客,搬桌椅,開車送客等。
有朋友認為,這是不該的,這關係,再怎麼說,都「隔著哥哥」。或者說,是轉了一個彎的親戚了。
事實上,現在農村的人,多數就外出打工了。村裡有老人過世,也顯得冷清。但是落葬的事情,總得要人幫忙吧。
俗話說:“白喜不請自來,紅事不請不到。”
對於白喜,不要只是給一個紅包,就馬上離開,而是看看他們需要什麼幫助。尤其是在偏遠地區的親人,你到現場做點什麼,比給一兩百塊錢,更有人情味。
嫂嫂、弟妹、姊夫、妹夫、父母的兄弟姊妹的配偶等,這些都應該算到你的親人圈子裡,在他們的家人過世的時候,你多一些關心,出點力,是做人的仁義,吃虧是福。
04
關於形式:別奇葩,實用比花俏更重要。
在「青島廣電資訊」等平台上,看過一件離奇的事。
有一位年輕人結婚,邀約了很多的朋友。
其中一個朋友送來的紅包裡,沒有錢,而是一張欠條,上面寫著:「手頭拮据,在此打上一張白條,欠價是五百,等我結婚的時候,你可以作為抵價券。
雖然欠條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,也令人琢磨了很久。但想一想,這小伙子,內心會好受嗎?
若是一大批親戚,都給了一張欠條,這應該是五味雜陳了吧。
總是有人,在隨禮的時候,喜歡出風頭,做一些奇怪的行為。這不是什麼好主意,而是提醒了自己的人品不夠好,待人不夠真誠。
當奇葩的行為,被大家知道之後,也許有人會去解讀,認為這個人是“沒安好心”,故意製造混亂,甚至給人詛咒。
尤其是農村,奇葩的隨禮方式,被人說三道四,引發長輩的各種不滿。也有一些人,因此誠惶誠恐。
隨禮就是尊重傳統,入境隨俗。本本分分做事,圖開心,圖吉利。
05
有一位哲人說:“禮儀是在他的一切別種美德之上加上一層藻飾,使它們對他具有效用,去為他獲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與好感。”
根據不同的場合,用不同的隨禮潛規則,你會發現,自己付出越多,內心越喜氣。也許實物的回報很少,但是精神的回報很多。
這樣想,我們對外,都要去做善事,為什麼不能對家庭內的親人做善事呢?
當然,隨禮和給錢,是有差別的。給錢是一筆經濟賬,需要「親兄弟,明算帳」的規矩;隨禮是一筆糊塗賬,是無價的,也算是一種感情投資。
親人相處,懂得了規矩,內心平衡了,家庭也和睦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