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國演義》:忍住,你就贏了
易中天說:“《三國演義》有一面可疑的旗幟:忠義;兩顆有毒的藥丸:偽善與權謀。”
它講述的不僅是個人物故事,更是洞察人性,教會做人的道理。
蘇遼說:“君子所取者遠,則必有所待,所就者大,則必有所忍。”
一個「忍」字,讓人贏到最後,走過人生的低谷。
01
司馬懿之忍:守得雲開見月明。
有人總結了司馬懿成功的方法,沒有轟轟烈烈,只是活得久一點,等諸葛亮、曹操、劉備過世之後,他就是王者。
他輔佐了曹魏四代皇帝,才成為曹魏的實際掌控者,為司馬家族建立晉朝,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
出生在亂世的司馬懿,“常慨然有憂天下心”,但是對做官這件事,非常謹慎。
他明白,自己稍有不慎,就會捲入破事之中,小命不保。
建安六年,曹操聽說司馬懿很有才華,就召其做官。司馬懿裝病,起不來了,拒絕了這個機會。
當司馬懿再次被召集,成為曹操的手下之後,曹操見其有雄才偉略,就有所忌憚。
曹操對兒子曹丕說:“這個人,必定會幹預我家的事情。”
司馬懿知道曹操懷疑自己,立刻裝弱,並且工作勤勤懇懇,收斂自己的鋒芒。於是,打消曹操的疑心。
直到曹魏的當權者越來越弱的時候,司馬懿才發動政變,讓自己上位。
面對諸葛亮幾次出兵,攻打中原。司馬懿帶兵抵擋,卻避免正面交鋒。
司馬懿想:“既然你諸葛亮足智多謀,我躲著你好了。”
蜀漢和曹魏交鋒,蜀漢要么糧草耗盡,要么諸葛亮過世,都不了之。
司馬懿從普通人到曹魏的實際當權者,前後耗費了近五十年。 也就是說,他忍了五十年有餘。
《呂氏春秋》中說:“聖人之行事,似緩而急,似遲而動,以待時。”
很多人認為,“成名要趁早”,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如此。總是有人需要大器晚成。
慢慢等,直到對的時間出現,再迅速崛起。
若一代人的忍受,無法成大業,那就幾代人進行接力賽,總是可以成功的。
事情急不來,那就忍住了,讓自己慢下來。路遙知馬力。
02
劉備之忍:水低為海,人低為王。
劉備出場的時候,是個賣草鞋的小人物。
雖然他後來自認為是“漢室的後代”,但總有些牽強附會。
桃園三結義之後,他有了兩個鐵桿兄弟,但是事業毫無起色。
為了謀生,他去投靠曹操。
曹操請他吃飯,說:“天下英雄,唯使君與操而。”
當即,嚇得劉備把筷子都掉了。吃飯也戰戰兢兢。
在曹操的手下,沒有幹出名堂,劉備又去找諸葛亮,演繹了「三顧茅廬」的好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