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最大的遠見,不是買房子存錢,而是五十歲後活成“三種模式”
一個人活到八十歲。那麼他從六十歲到八十歲這二十年之間,要消耗多少錢財,算一算,應該是一筆大數字。
身為父母,要從子女的角度看問題。
其一,父母有退休金,子女在外面闖蕩的時候,就少了後顧之憂。特別是子女負債累累的情況下,不要給父母贍養費,這是無形之中的減少壓力。
其二,當父母很老了,要住安養院,還能靠自己的錢來維繫。子女無暇分身的情況下,也算是不錯的安排。
其三,父母以後幫子女帶娃,有自己的一份收入,也不會那卑微,還能幫助孫輩花點小錢。
雖然存款可以延續很久,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,社會的發展,只會越來越少,對於養老也是越來越沒有把握。
什麼是好日子,應該是「為有源頭活水來」吧。
五十就進一步準備養老,一方面是金錢的準備,一方面是心態的調整,可以有一些讓賢的思維。
夫妻退休了,兒女的麻煩會少很多。千萬不要認為,你五十歲的時候,強悍得很,不怕。變老的樣子,遲早會來。
03
夫妻孝順老人,家風變好了。
五十歲,是中年轉入老年的階段,但大部分的人仍舊「上有老,下有小」。
你的父母已經七、八十歲了,需要被關照了。這是對孝道真正的考驗。
你在家裡,應該扮演一個「承上啟下」的角色。不能因為你的自私自利,讓家風到你這裡就「停滯」了。
從關懷家庭的角度來看,你我應該這樣做:曾經關注子女多一些,現在關注老人多一些。
北宋宰相呂蒙正,小時候被父親趕出家門,和母親相依為命。
父親有妻子和妾,呂蒙正的母親在家是妾,不被大家庭接納。
過年時,親戚都不願意借錢借糧給呂蒙正。
當呂蒙正當了官,並沒有恨父親,而是把父親接到府邸。他知道母親和父親有矛盾,就安排了兩間房,避免爭吵。
呂蒙正的做法,正如他在《寒窯賦》裡寫的:“生平結交惟結心,莫論富貴貧賤。”
對待父母,沒有差別心,不因過去的窮困、富有,就丟失反哺的德行。
當然,呂蒙正的餘生,也得到了子女的關愛,就是侄兒侄女都對他很尊敬。
家風的傳承,就像一場永無止境的接力賽。每一代人都不要逃避責任,不要丟掉接力棒。
04
過了五十歲,人生就過半了,但是生活還在繼續,而且身體在變老。
時間很殘酷,把青春一點一點弄丟,但是我們仍舊要抱著陽光的心,去安排未來。
在現今,社會已經夠好了,給了我們太多改變命運的機會,也考慮到了養老的問題,我們不要自以為是。
司馬相如說:“明者遠見於未萌,智者避危於無形。”
多想想持家之道,多創造幸福的因素,每一次調整自己,都是積德積福。
願你我,家人安康,家庭和睦,家業興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