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娃的老人要記,孩子的四件事寧願爛在肚子裡,也不能說出口
老人在帶娃過程中,就像一位老師一樣,學會尊重是必須的。
老人守住秘密之後,孩子有什麼,都會告訴老人,這就更有利於老人家幫助孩子成長。
03
孩子對父母的不滿,別說,減少內耗。
孩子說:“爸爸太壞了,居然一個月都不回家;媽媽太壞了,就知道罵我作業沒有寫好;媽媽太狠了,不幫我買糖果......”
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,總是會犯錯。
在孩子的眼裡,父母是偉大的,同時會因為某些事情,對父母有誤解。
孩子去爺爺奶奶那裡告狀,說爸爸媽媽多不好,根本是想爺爺奶奶幫忙,「教訓」父母一頓。
如果爺爺奶奶盲目幫助孩子,對爸爸媽媽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臭罵,認為爸爸媽媽不對,顯然是引發家庭爭鬥。
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,有不同的教育方式,對孩子的看法不一樣。需要的是溝通,而不是爭吵。
事實上,孩子的話,沒有經過驗證,真假還不一定。
老人應該懂得,做孩子的言語的「出氣筒」。傾聽孩子的傾訴,但不做出過激的行為,有時候評判都是多餘的。
孩子對爸爸媽媽的“氣話”,說出去就好了,而不是需要什麼結果。老人聽了,接住了,就到此打住了。
04
孩子的傷心事,別說,不翻舊帳。
人都要往前看,而不是往後看。
昨天已經回不去了,何必苦苦糾纏?
孩子只有幾歲,但是他們也有過去。比方說,前天和玩伴吵架,都扯掉衣服了;上個月被鄰居的狗追,摔到稻田中去了;發現一隻受傷的鳥,哭了老半天;自己碗裡的雞蛋,被哥哥偷吃了。
孩子傷心的事情,告訴了爺爺奶奶,其實是一種情緒的發洩,也是指望能得到爺爺奶奶的安慰。
當老人把孩子的傷心事說出去的時候,那麼孩子內心的傷口,再次被揭開了。不美好的回憶,湧上來,要嘛導致哭泣,要嘛導致生氣。
有的老人,還計較孩子罵了自己一句,常常念著。從而爺孫的關係,就很糟了。
過去的一切,都過去了,尋找當下的幸福,看未來的希望,應該會更好。
05
作家三毛說:“人類往往少年老成,青年迷茫,中年喜歡將別人的成就與自己相比較,因而覺得受挫,好不容易活到老年仍是一個沒有成長的笨孩子。”
人老了,應該是一個“老小孩”,千萬不能自以為是長輩,還倚老賣老,居高臨下地教訓孩子。
既然選擇了帶娃,就要全心全意,多一點換位思考,言語會為孩子帶來什麼傷害,會有什麼教育。
帶娃,不只是給孩子吃飽喝足,確保安全,更要建立爺孫感情,促進家庭和諧。
千萬不要張口就來,而是習慣笑而不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