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喝酸奶,可降低第二型糖尿病、脂肪肝的發生機率,是真的嗎?

常喝酸奶,可降低第二型糖尿病、脂肪肝的發生機率,是真的嗎?
value101 2025-06-25 檢舉

 

優格這種看起來「溫和無害」的日常食物,近年來頻頻出現在各種健康研究的關鍵字中。

有人說它是腸道的“清道夫”,有人說它能護心養肝,甚至還有研究指出,經常喝酸奶,可能會降低二型糖尿病和脂肪肝的發生風險

但這些說法到底有沒有科學根據?它的作用,是被誇大了,還是我們低估了它的「潛力」?

 

優格與二型糖尿病:不是玄學,是有跡可循的代謝調節

先說糖尿病,尤其是第二型糖尿病。它不像一型糖尿病那樣突然被“激活”,而是一步一步慢慢發展出來的。早期可能只是血糖偏高,胰島素反應遲鈍,再往後演變成了慢性代謝疾病。

而酸奶,在這條發展軌跡中,扮演了一個不太起眼但很關鍵的角色——影響腸道菌群,進而調節胰島素敏感性

2023年發表於《中華糖尿病雜誌》的研究指出,規律攝取發酵乳製品的族群,其空腹血糖值和糖耐量異常的風險明顯低於不攝取者。

 

研究者分析認為,優格中的益生菌(如嗜酸乳桿菌、雙歧桿菌)可以改善腸道微生態,減少系統性炎症,並降低胰島素抗性。

說得再直接點:腸道菌叢一旦出問題,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就會變鈍,血糖就會跟著失控。而優格在這一環節,剛好能幫上忙。尤其是那些不加糖、活菌含量高的原味酸奶,對調節血糖的作用更為明顯。

這不是說優格能「治」糖尿病,但在疾病發展的早期階段,它可能是個不錯的「阻斷點」

 

脂肪肝與酸奶:這場對抗脂肪堆積的“微型戰爭”

脂肪肝,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肝,已經不是「胖子專屬」。即使體重正常,生活不規則、長期熬夜、飲食結構紊亂,也一樣可能「中招」。

脂肪肝的根本問題,是肝臟代謝能力跟不上脂肪累積的速度,最後脂肪顆粒在肝細胞越堆越多,形成病變。

優格的作用,體現在兩個方面:一個是它能改善脂質代謝,另一個是它參與調節肝臟胰島素訊號路徑 。這不是玄學,而是由《中華肝病雜誌》2022年刊登的一項臨床觀察所支持的。

 

研究團隊對多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進行了飲食幹預,其中規律攝取優格的一組,肝酵素指標(ALT、AST)下降更顯著,影像學上肝臟脂肪浸潤也有所緩解。

這背後的機制,部分是因為優格中的短鏈脂肪酸和乳酸能抑制肝臟脂肪生成通路,也能提高脂肪的氧化利用率。簡化地說,就是讓脂肪少堆點,多「燒」點 。這種作用是溫和、可持續的,不像藥物有副作用。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