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喝酸奶,可降低第二型糖尿病、脂肪肝的發生機率,是真的嗎?

不是所有優格都「可靠」:這一步選錯,前功盡棄
但說到底,優格也分三六九等。市面上琳瑯滿目的優格飲品,有些根本談不上「健康」。加了大量糖、香精、果醬的產品,糖分甚至比可樂還高。如果是喝這種優格來防糖尿病,基本上等於自欺欺人 。
真正對健康有幫助的酸奶,應該具備幾個條件:活菌狀態、低糖或無糖、原味、蛋白質含量不低於3g/100ml。最好選含有「嗜酸乳桿菌」和「保加利亞乳桿菌」的品種,這些菌株在調節血糖、抗發炎方面的研究較為充分。
優格的活菌效果是和「冷藏」密切相關的,常溫優格在這方面的表現差很多。
優格不是萬能的,但選對了,它的確能在血糖和肝臟代謝上「添一把力」 。而選錯了,只會讓它變成甜點,甚至成為疾病的「推手」。
文化和飲食習慣的差異,也影響了優格的作用
在地中海飲食文化中,優格幾乎是每日標配,尤其是希臘酸奶,蛋白質含量高,糖分低,益生菌活性強。而恰恰是地中海飲食,在許多流行病學研究中被認為對預防糖尿病和脂肪肝最有益。
許多亞洲國家,包括中國,雖然乳製品攝取量近年來在增加,但整體比例仍偏低,尤其是老年族群,乳糖不耐受率高,許多人對優格的接受度不高。這也意味著,即使優格有效,如果攝取不足,它的「潛力」也難以真正發揮。
但乳糖不耐症不一定等於不能喝酸奶 。很多人喝牛奶會腹瀉,但喝優格沒問題,這是因為優格中的乳糖已經被部分分解,益生菌有助於腸道調節,反而更容易被接受。
優格不是靈丹妙藥,但它的確是個“健康加分項”
從機制上講,優格影響的是腸道菌叢、系統性發炎和代謝訊號,這幾個環節幾乎貫穿所有慢性代謝疾病的核心路徑。它不是藥,但它可以在不知不覺中「修復」身體的某些慢性漏洞。
一個人開始規律吃早餐,早餐裡加一杯原味酸奶,三個月後血脂、血糖、體重都可能慢慢往好的方向走。
不是因為優格多神奇,而是因為它幫你穩定了飲食節奏,改善了腸道代謝,減少了高熱量零食的攝取。而這些生活方式的變化,正是慢病管理的基礎。
優格並不適合所有人。例如乳蛋白過敏的人就不能喝,糖尿病患者也要注意控制攝取量,不能因為它「健康」就無限量喝。但對大多數一般人來說,它是個「性價比」極高的營養選擇。
關於「優格能不能預防糖尿病和脂肪肝」這個問題,答案是肯定的 ,但前提是:選對種類,吃得規律,不把它當糖水喝,也別指望它「包治百病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