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真相:有沒有孩子,到了晚年,一樣過得悲慘

40歲的時候,可以確保身體健康;50歲的時候,可以確保身體健康;60歲的時候,也可以確保身體健康。但70歲、80歲,甚至於90歲呢?
隨著年歲的增長,身體只會越來越差。再怎麼運動、養生,也還是逃脫不了「生老病死」的命運。
如果可以一瞬間死亡,比如說安樂死,那自然是好事。問題是,這裡沒有安樂死,一般人依舊需要面對老化、疾病的折磨。
一個什麼親人都沒有的老人,就算再有錢,只要他病倒了,無法生活自理,基本上會很快離開。
當然了,丁克一族已經瀟灑了大半輩子了,也算是賺回來了。
04
一個疑問:為什麼有沒有孩子,人到晚年,都過得悲慘呢?
因為肉體的衰老、生病、死亡,不會因為有沒有孩子,而有任何的改變。
你有孩子,一樣會老化、生病、死亡,中途還有可能臥病在床,被子女拋棄。沒有人會喜歡滿身屎尿臭的老人。
你沒有孩子,一樣會老化、生病、死亡,中途還有可能臥病在床,活活餓死。沒有人會照顧一個陌不相識的老人。
也就是說,身體的衰老、生病、死亡,這都是自然的規律,不可逆的,每個人都需要承受。
至於養老。身體健康,有點錢財,那就可以養老。而身體不健康,也沒有錢財,就算有兒有女,也不過是等死罷了。
農村當中的孤寡老人,基本上都有四、五個孩子,為什麼只能等死呢?因為孩子也需要上班、賺錢、養家、糊口,甚至還背井離鄉,一年不回家一次。
05
寫到最後
如果你是婚育一族,就需要做好「養兒無法防老」的準備。單單是經濟這一關,就能難住無數孩子。
要知道,久病床前無孝子,久貧家中無賢妻。
如果你是丁克一族,就需要做好「餓死在病床上」的準備。單單是沒有人照顧這一關,就能難住無數老人。
要知道,在老化的社會當中,沒有那麼多人力、物力去照顧老人。
當然了,再過個十幾二十年,也許就盛行「機器人養老」了。到那時候,情況又不一樣了。一切,都是不好說的。
可就當下的情況來說,你婚育也好,丁克也罷,到了晚年,一樣也是要受苦受罪的。
文/舒山有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