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建議:不要長期待在家裡
看著看著,他不由得會心一笑:原來,生活這麼有趣。
這天回去,他一掃心中陰霾,開始積極找工作。
如果你很煩悶,不妨到附近走走。
去菜市買點食材自己烹飪,或是去喜愛的街邊小店打卡。
感受人間煙火,重新投入生活。
③ 戶外運動,讓身體野起來
運動的好處,無需贅言。
但比起健身房擼鐵和居家跳操,我更建議大家去戶外運動。
到郊外爬山,沿著小路跑步,到海邊漫步,都可以。
大口呼吸新鮮空氣,感受風吹過耳畔的愜意,觀察四季一點點的變化。
運動疊加戶外,在提升能量上常有王炸的效果。
④ 走向曠野,去行萬里路
網路上有個熱議:都說消費降級,可遠遊的人是一點也沒見少。
一會是大學生特種兵式地美食串場,一會是喊著「人生是曠野」的雪山登頂。
其實這不矛盾,平常省吃儉用,再把存下的錢花在刀刃上。
大家都明白,旅行對提升生活幸福感簡直太有效了。
到全新的環境體驗,到陌生的地方磨練,生活就永遠有新鮮感。
很多人宅家,還有個原因,就是社恐。
但對於習慣性內耗的人來說,越是一個人在家越容易胡思亂想。
最好的辦法,不是躲開而是融入,就是到人群中找回安全與歸屬感。
有這麼幾點建議,推薦給大家。
① 主動起來,建立與人的“弱連結”
《破圈》一書中說:人與人之間的弱連接,往往能幫上大忙。
例如,你在朋友圈貼出合租訊息,詢問產業動態,打聽學區醫院。
總會有朋友給一點建議,幫你打開思緒。
別再對弱連結不屑一顧,否則生活就會進入資訊繭房。
大膽地主動起來,見到鄰居熱情地打個招呼,和同事朋友聚聚餐見面。
我們心中的困惑,說不定在這個過程中被輕易地化解掉。
② 深度工作,在合作中實現價值
很認可一句話:
上班最大的意義,不是那點工資,而是工作上有見人的機會。
一個方案,你得整合甲方與老闆的意見;一個項目,你得和同事通力合作。
因為工作,我們能建立自己穩固的社交圈。
有人說,工作是內耗的一大根源,但這也恰恰證明,搞好工作就能破除內耗。
把對他人的抱怨、揣測、討好,換成溝通、合作、協商。把對人際關係的恐懼,轉換成做事的動力。
在志同道合者的協助下實現個人價值,可以說是最幸運的事。
③ 多管道表達自我,尋找同盟。
我有個朋友,是典型的宅男,非常內向。
有一天,我在一個寫作社群中看見他。
感覺他和以前很不一樣了,變得非常積極。
於是我和他私聊,才知道他的轉變竟然是從「好好上網」開始。
他戒掉了網遊、短視頻,開始參加網路上的社群活動,再慢慢地拓展到線下,一步步從網路走進現實。
如今,是網路的時代,最大的特徵,就是聚合與互動。
網路是虛擬的聚集體,但這種虛擬,也可以通往一個個現實的出口。
心理學家黃仕明曾說:
“生活就是一個不斷走出去回來,再走出去再回來的過程。”
走出家門,做一點事,見一些人,有了接觸,有了回應,再帶著這些體驗回歸自我。
家是休憩的港灣,外面是拼闖的舞台,我們要學習為生活「轉場」。
從明天起,不妨為自己訂定「出走計畫」。
或許是早晚的樓下遛彎,或許是週末的戶外徒步,或許是約朋友們聚聚餐。
去享受曠野的氣息,在沒有天花板的地方拔節生長。
愛自己,就要讓身體和心靈都在路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