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年轉運最快的方式:走出去
美國作家史賓塞‧約翰說:
「生活永遠在變化中,而變化就意味著危機。享受慣了舒適,人也就成了呆子,最終將一事無成。”
一直待在舒適區,人也會慢慢變得平庸。
想要有新的突破,好的運氣,就必須拒絕安穩,不斷迎接新的挑戰。
主持人倪萍大學畢業後,被分派到山東話劇院工作。
她當時出演了不少電影,很快就被評為國家二級演員。
隨著年齡增長,她的演出幾乎少了很多。
絕大部分女演員都會在這個時候選擇在工作上“躺平”,然後專心相夫教子,安定舒適地過完後半生。
倪萍卻做了個大膽的決定。
她放棄了自己的演藝生涯,跑到北京,開啟了自己的主持事業。
1988年,倪萍成為央視實習主持人。
兩年後,憑著專業能力,她被央視領導看中,成為春晚主持人。
由此開始,倪萍逐漸為全國觀眾所熟悉,最終成長為連續13年主持春晚的央視一姐。
作家@木木 說: 一個人總是在原地打轉,就隔絕了一切好運降臨的可能。
眼前的生活固然穩妥,但是跳出去才能領略命運的波瀾壯闊。
去沒去過的地方,見沒見過的人,做沒做過的事,持續地嘗試與突破,終將讓你和好運撞個滿懷。
03
走出固有認知,多思考。
@古典老師 講過打工人王鵬的故事。
王鵬是公司的技術崗,人到中年,體力和腦力大不如前。
他向古典求教,希望知道自己未來的職業之路如何規劃。
古典建議他轉型做管理。
他聽完立刻顯露出鄙夷的表情,說管理階層就知道假大空。
天天拍拍老闆馬屁,做做PPT,動動嘴皮子,活都分下去,啥也不乾。
他覺得管理階層一無是處,遠不如自己搞技術好。
古典聽完之後說:你這是狹隘的專業主義,建議先了解一下,再做決定。
隨後一個月,王鵬開始多方了解管理職的工作,又和自己的領導談了談。
他才知道,管理也是一門學問。
不只深諳心理學,平衡利益關係,還要恩威並施,要知人善任。
王鵬感慨:聊完才知道,自己之前有多狹隘。
後來,王鵬決定轉型做管理,最終實現了職業上的突破。
張方宇有句話說:最了不起的外出,就是走出自我。
如果不能走出自我的認知,他總覺得自己是對的,會排斥任何與自己不同的人。
人就會變得偏狹,愚蠢。學會走出自我,人生才能迎來新的契機。
作家成甲講過一個故事:
一個金融自媒體達人曾經和新東方的俞敏洪有過一次會面。
閒聊中,這個達人從自己的視角談了對教育產業的看法。
照理說,俞敏洪從事教育界多年,說起教育,很少人比他更有發言權。
但他沒有敷衍,反而認真傾聽,認真記錄。
會面結束的時候,敏洪在本子上記錄了滿滿三頁紙。
成甲說:真正厲害的人,都有綠燈思維。
他們始終用開放的心態汲取新的知識,拓展自己的認知邊界。
所以他們走到哪裡,都是一路綠燈,一路暢通。
自滿者敗,自矜者愚。
很多時候,耽誤你的不是時機,而是頭腦的保守封閉。
永遠保持開放心態,不斷開拓自身的邊界,才能將好運收入囊中。
▽
哈佛研究員費羅迪,問過導師這麼一個問題:
“根據你超過25年的高階主管採訪經驗,你覺得領導者成功的關鍵因素究竟是什麼?”
導師沒有給任何理論,只說了三個字:「靠運氣」。
時來天地皆同力,運去英雄不自由。
運氣,不是“瞎貓碰上死耗子”,而是一種足以改變生活的真實力量。
打開思維,走出家門,走出舒適圈。
嘗試新的鏈接,學會與不確定性共舞,才能讓自己變成「好運體質」。
點個讚吧 ,與朋友們共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