段位越低的人,越愛打嘴仗
知乎上曾有個問題:一個人變得厲害的標誌是什麼?
底下高贊回答說:
永遠不打嘴仗,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跟任何人爭辯。
因為所有爭論都沒有意義,你沒道理,沒資格爭;你有道理,沒必要爭。
很多人遇到事情,總是喜歡在嘴上爭個輸贏。
結果口水仗打得越多,衝突與矛盾就越多,最後只能被爛人爛事消耗。
曾仕強說,凡事以不辯為解脫,口舌之爭,你贏了也是輸了。
一個人總是喜歡打嘴仗,就永遠只能是輸家。
1
《倫敦時報》主編維爾梅斯,講過自己的一段經歷。
多年前,他剛入報社時,曾和同事共同負責晚間新聞的專欄。
兩人對辦專欄的理念,存在著許多差異。
維爾梅斯覺得,專欄應該多元化,兼顧社會時事與文藝評論。
同事則認為,追求熱點,增加報紙發行量是第一原則。
兩人針尖對麥芒,每次都在會上吵起來。
同事說維爾梅斯想法太天真,維爾梅斯則不甘示弱地反擊,斥責他不顧長遠發展。
為了駁倒同事,維爾梅斯將每天的大部分精力,都用來跟同事打嘴仗。
結果時間久了,與同事的分歧不僅更大,他把專欄也做得一塌糊塗。
年末,原本有晉昇機會的維爾梅斯,不但沒有得到獎勵,反而被領導約談警告。
因為陷入爭辯當中,最後他付出了慘痛的代價。
在辯論圈,流傳著一個叫做「分歧倍增」 的定律。
意思是說,如果雙方觀點有分歧,那麼每一次爭論之後,分歧都會倍增。
因為每一次言語上的交鋒,都會讓彼此心頭的怒火更盛。
結果越爭論分歧就越大,矛盾就越深。
大多數的口舌之爭,其實都只是情緒的發洩,對事件本身,沒有任何實質的改善作用。
正如作家肖全所說:
無聊的爭論就像漩渦,一旦你捲入其中,就只能被白白吸乾心力,耗盡精神。
跟人打嘴仗,費時又費力,不但沒意義,反而帶給自己災難。
2
在生活中,你可能也有看不慣別人的時候。
無論是觀點的衝突,或是意見的分歧,我們都喜歡衝上去理論一番。
但就算你言辭再犀利、道理再充足,往往也說服不了對方,白白讓自己受一肚子氣。
年輕氣盛時,我們只懂得用爭辯、反駁來反擊別人。
隨著年齡增長,心智成熟後,才恍然大悟:這世上90%的口水仗,都是毫無意義的。
《宋人筆記》中記載了一則故事。
南宋文人林洪,愛好美食,他寫的食譜《山家清供》,一推出,便成為大家談論的焦點。
在一次集會上,有位公子對林洪書中記錄的幾道菜嗤之以鼻。
一開始,林洪還耐心解釋,後來兩人就爭辯起來,誰也說服不了誰,最後不歡而散。
事後,林洪氣呼呼地對好朋友鄭文幹說了這件事。
鄭文幹聽完,說:“如果是這樣,那就是你的不對了。”
林洪疑惑地問:“他不懂亂說,怎麼能是我的不對?”
鄭文幹說:“你是內行,他是外行。在這種情況下,你還與他爭辯,不是你的錯,還能是誰的錯?”
聽了這話,林洪如夢方醒,大家水平不在相同層次上,哪裡能爭出個所以然。
於是他趕緊向好友道謝。
此後無論是誰質疑,他都不再理會,只是潛心研究食譜,終成一代大家。
俗話說得好,夏蟲不可語冰,井蛙不可語海。
這世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,那些經年累月形成的思維與認知,絕不會因你的三言兩語而徹底轉變。
你若強行與人爭論,只會加劇對抗,惹來無盡的煩惱。
少打嘴仗,把時間、精力用在更重要的事上,才是一個人真正的成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