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一旦停止索取情緒價值,賺錢就容易了
就這樣,陳冰的技術能力突飛猛進,不到一年就晉升成了主管,薪水也翻了幾番。
可以說,當一個人能夠停止索取情緒價值,才是賺錢的開始。
有句話說得好,賺錢還需要哄的人,活該一直窮著。
楊天真在《奇葩說》裡,也表達過類似的觀點。她說,員工和老闆是僱傭關係,不是戀愛關係。
你期待領導能給你情緒價值,可領導想的,卻是你還能不能再創造經濟價值。
那些一門心思搞錢的人,早就戒掉了玻璃心,把自己煉成了不鏽鋼體質。
因為他們明白,太在意別人的評價,只會讓自己被情緒影響判斷力。
把精力投入工作中,把業務做到極致,畢竟在職場,能力才是硬道理。
等到你做出了令人滿足的結果,不僅領導者會看見你,升職加薪也一樣會輪到你。
03
聽過一句話:“你賺的錢除了包括你實際做的工作,還包括了你需要受的委屈、不公平待遇。”
所以說,在大部分情況下,「賺錢」和「情緒價值」這兩個詞是相悖的,很難同時存在。
想要賺錢,就必須先放棄索取情緒價值。
話劇演員張念曾在節目中談過一段經歷。
他之前名氣不足,劇組拍戲時,所有人都不看好他。
他就算台詞說得再好,表演再細膩,導演也不會對他有任何稱讚之語。
反而還會把更多的鏡頭轉給那些更知名,卻演技一般的演員。
部門小領導也常常忽略他,甚至連他的名字都記不住。
這一系列不被重視的遭遇,讓張念越想越鬱悶。
因此他每天在片場都提不起熱情,對自己熱愛的電影工作也產生了厭惡的心理。
隨之而來的是,他的風評越來越差,片約越來越少,收入越來越低。
當距離失業就差臨門一腳時,他才意識自己的心態失衡,對生活造成了多大的困境。
從此以後,他不再奢求別人能共情自己,而是不斷磨練演技,專注好自己的演藝事業。
就這樣過了幾年,他名聲也逐漸變大,片約越來越多,收入也跟著水漲船高。
羅翔曾說:
“我們永遠不要在自己所看重的事情上,投入不切實際的期待,附加不著邊際的價值。因為有限的人與事物,永遠無法承載我們無限的期待。”
在賺錢這件事上也是如此。
切記:不要在謀生的地方找意義。
對大多數人來說,賺錢只是維持生活的手段。
它不一定體面,不負責給你熱情,更別說幫你實現理想,給予你成長的機會。
既想要賺錢,還想要過度索取情緒價值,結果往往是錢沒賺到,還讓自己陷入內耗。
▽
網路上曾有個熱門問題:“一個人賺不到大錢的直接原因是什麼?”
有人回答:“太過玻璃心,要求情緒價值成癮。”
你要知道:情緒價值也是虛的,你能賺多少錢才是實打實的。
想要賺錢,就要多談個人價值,少談個人情緒。
從現在開始,放下玻璃心,把自己培養成自癒模式,你會發現,賺錢簡單多了。
點個讚吧 ,與朋友們共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