紀德《窄門》:無論你跟誰結婚,都會後悔
有人說,婚姻是愛情的墳墓。
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德烈紀德的前半生,簡直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。
他12歲那年,愛上了比自己大兩歲的表姐,但紀德的母親堅決反對。
紀德和表姐苦苦堅持,直到14年後,紀德母親逝世,這對年近三十的情侶才得以走入婚姻。
但隨之而來的,不是夢想成真的幸福,而是巨大的落差和迷惘。
婚前美好的想像被瑣碎生活逐個擊碎,兩人的現實相處,全是難堪和無措。
紀德把這些痛苦和反思寫成小說,這就是聞名於世的《窄門》。
書中描寫了一對青梅竹馬的表姐弟,兩人明明情根深種,隨時願意為彼此付出一切。
卻在目睹長輩婚姻的失敗,同儕生活的庸俗後,為了維護愛情的完美,拒絕走入婚姻。
初讀《窄門》的時候,只覺書裡的主角太過矯情。
等到自己走進婚姻,切身體驗後,才了解矯情背後的恐懼。
相愛只要一瞬,相守卻是一世。
多少心心相印的愛人,都在漫長的婚姻裡變成了滿腹怒氣的怨偶。
婚姻裡一個紮心的真相就是,不管你和誰結婚,最後都會後悔。
1
多少乍看之歡
在歲月裡蹉跎成相看兩厭
故事發生在一個宗教風氣很濃厚的小城,城中有戶姓布科蘭的殷實人家。
這一年,這家的兒子佈科蘭,結束了國外的工作回到小城,邂逅了牧師家的養女露希爾。
露希爾美貌,活潑,風情萬種。
年輕的布科蘭對她一見鍾情。
恰好,牧師養父認為露希爾性格奔放,可能對自己親生兒女產生不利影響,急於把她嫁出去。
雙方一拍即合,布科蘭和露希爾很快就舉行了婚禮。
然而激情退去後,夫妻間的衝突逐漸露出。
布科蘭為人踏實,簡樸,兢兢業照顧兒女,經營田莊。
每年夏天,他會接寡居的妹妹和多病的外甥傑羅姆到田莊休養,一大家人共享天倫之樂。
露希爾卻與這些格格不入。
她喜歡華服,喜歡享受,喜歡睡到午餐後才起床,然後握著一本書躺在吊床上遐想。
晚餐後,她從不參與家人的圍桌閒聊,而是獨自坐到鋼琴前彈奏舞曲。
這份疏懶浪漫,讓布科蘭的妹妹很不滿,她常在布科蘭面前指責露希爾。
在妹妹的影響下,布科蘭對妻子越來越冷淡。
而露希爾也對平淡的婚姻生活逐漸厭倦,轉而向婚外尋找樂趣。
她偷偷挑逗丈夫的外甥傑羅姆,讓小少年又恐懼又恥辱。
她公然在小客廳接待男性客人,當著次女朱莉葉和小兒子羅貝爾的面,做出曖昧的行為。
這對夫妻的關係越來越糟。
終於有一天,露希爾用最決絕的方式結束了婚姻──她與情人私奔。
只留下孤單的布科蘭,孤獨又痛苦地度過餘生。
莎士比亞說,草率的婚姻,少美滿。
相愛可以起於對五官的驚艷,對才華的敬慕,對門當戶對的追逐。
但婚姻需要落地到柴米油鹽的細碎算計,家務人情的百般繁瑣。
南轅北轍的三觀,水火不容的性情,早晚會在朝夕相處中漸漸凸顯,累積成一塊塊嶙峋的巨石,橫亙在婚姻的前路上。
曾經的歡喜和體諒,就這樣被一點點消磨殆盡,變成相看兩厭。
當愛情走到盡頭,婚姻就成了令人窒息的墳墓。
2
愛情最大的虛妄
是只追逐想像中的美好
露希爾的放蕩,深深傷害了她與布科蘭的長女阿莉莎。
這個虔誠信仰上帝、遵守各種清規戒律的女孩,陷入巨大的羞恥和痛苦中,對愛情產生了深深的懷疑。
阿莉莎的傷痛和無助,落在原本就仰慕她的表哥傑羅姆眼裡。
少年心中,油然生出對錶姐的憐憫、喜愛,和為愛情獻身的崇高感。
他決心用一生呵護阿莉莎。
從此,傑羅姆更認真地學習,更嚴格地修行品德,一心想用更好的姿態去匹配愛人。
他的用心落到雙方長輩眼中,長輩們也十分支持。
幾年後,傑羅姆的母親病死,臨死前還牽掛這對小兒女的未來。
辦完母親的葬禮,傑羅姆正式向阿莉莎提出求婚。
出人意料的是,阿莉莎斷然拒絕。
她表示自己雖然喜歡傑羅姆,卻比他年長。一旦進入婚姻,很可能遭遇厭棄。
她不想面臨這個下場,轉而勸說傑羅姆娶自己的妹妹朱莉葉,對方更年輕,更美貌,還早就對傑羅姆情根深種。
傑羅姆堅定地表示,自己心中唯有阿莉莎。
但阿莉莎還是趕走了他。
因為她覺得,自己接受傑羅姆,會傷害到妹妹朱莉葉,於是選擇了退出。
往後數年,傑羅姆先是到國外旅行,回國後又應徵入伍,兩人再未見面。
傑羅姆改變策略,他一封封寫信給阿莉莎,談家人,談親情,終於慢慢軟化了後者的態度。
他不停地寫信分享自己的見聞感悟,表達自己的思念,阿莉莎的回應也越來越熱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