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絳:樸素的力量(深度好文)

楊絳:樸素的力量(深度好文)
value101 2024-10-22 檢舉

 

2016年5月,楊綛先生辭世。

辭世前,她散盡身外之物,將家中珍藏字畫,全部捐給了中國國家博物館。

其餘的書籍手稿,她也悉數送給了親朋舊友。

對於個人的遺體,她也在遺囑中交代,她走後,喪事從簡,不設靈堂,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,不留骨灰。

她用最後的時間,將一生堅持的樸素貫徹了到底。

正如她自己所說:“簡樸的生活、高貴的靈魂,是人生的至高境界。”

大道至簡,以簡駕馭繁。

楊絳先生真正讓我明白:心懷樸素、靈魂素簡的人,才能將短短的一生活到極致。

1

樸素,是一種清醒

在這物慾橫流的時代,能堅持做到樸素的人是鳳毛麟角。

楊絳先生就是其中之一。

有別於世人的爭名逐利,楊綛先生一生只喜歡低調、簡單地生活。

曾經去楊綾家拜訪過的黃裳,在回憶中這樣感嘆:

他從沒想過一個清華教授的家竟然如此樸素。

牆壁是白灰粉刷的,地是水泥抹平的。

家具很簡單,客廳裡沒有太多的陳設。

唯一顯眼的就是中央的一張長桌,上面擺滿的書籍,估計就是這間屋子裡最昂貴的裝飾。

當時,有人提出,要給楊綛改善居住條件,但她婉言拒絕了。

她說,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,自己已經覺得非常舒服。

晚年時,她搬家到了北京三里河,並在那裡生活了三十年。

在這三十年裡,她的房子仍是保持著以往的風格:素粉牆、水泥地、老家具。

屋內依舊沒有昂貴的擺設,有的只是舊的櫃子、桌子,還有那淡淡的書香。

 

單位也好多次提出幫她裝修房子,她也堅持不用。

甚至有人想給聽力下降的她配一副助聽器,她也擺手拒絕,說「太浪費了」。

對於物質的需求,楊綾先生可謂是降到了極致。

旁人趨之若鶩的享樂、金錢和名望,於她而言,卻不過是過眼雲煙。

她將畢生的精力,全部投入了精神追求。

正因如此,在那麼簡陋的環境裡,她卻能怡然自得,筆耕不輟學,寫出一部部享譽中外的文學作品。

叔本華曾說:“一個人對外在的物質要求越低,他對內在的要求就越高。”

活得質樸的人,不會沉淪於身外之物的誘惑與牽扯。

外人的富有不會使他們感到自卑,物質的短缺也不會讓他們感到羞恥。

他們明白:人生於世,不是要擁有多少東西,而是簡樸的生活、純淨的心靈、超然物外的心態。

所以他們看透世事,以樸素的心應對世界紛繁,活得從容淡泊。

在物慾中掙扎內耗的你我,也應當學他們,堅守一顆素心。

將自己從過盛的物慾之中抽離出來,樸素的生活,同樣能帶給我們自信和清醒。

 

2

樸素,是一種高貴

作家林清玄說過一個買花心得:

顏色越艷麗的花,往往越沒有香氣;

反而越是素淨的白花,越有濃鬱的香味。

人也是一樣,越樸素單純的人,越有內在的芳香。

1950年代的北京,穿著列寧服,是女人間流傳的一種時尚。

就連清華校園裡,也處處都是穿著列寧服,花枝招展的身影。

可楊綾從不與她們爭奇鬥艷,依舊每日穿著一襲素色的上海旗袍。

很多人嘲笑她穿得老土,她也只是報以微微一笑,並沒有跟這些人爭辯。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