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久病床前無孝子」,其實還有下半句,更現實

「久病床前無孝子」,其實還有下半句,更現實
value101 2024-10-15 檢舉

中國的語言文化博大精深,在數千年的歷史傳承中積累了許多璀璨的精華,

有折枝楊柳歌三百的依依惜別,有盛唐氣象溫養出來的錦口繡心,還有天凈沙下蘇幕遮的婉約宋詞。

除卻這些陽春白雪的詩詞文化,民間流傳的許多俗語也深具智慧,

在勞動人民的口口相傳中積累了為人處世的箴言。

 

這些俗語包羅萬象,從自然氣候到生活習俗,從詼諧故事到扎心金句,朗朗上口中蘊含著樸素的經驗。

比如:「朝霞不出門,晚霞行千里」,還有「出門餃子下馬面」等等。

前者是通過生活經驗的累積得出天氣的預測,後者是出門和歸家時的飲食傳統。

這些俗語都是前人先輩的積累,雖然是大白話,但其背後都有所道理,

當代人大可聽取這些老人言,相當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。

 

有一句俗語說的是「久病床前無孝子」,意思是說如果家中的老人長時間患病乃至臥床不起,

那麼他的孩子很難做到孝順。孝道不是理應遵循的傳統美德嗎?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?

其實原因也很簡單,不過是人性使然。

一個孝順的人會對他的父母好,會為他們的養老和醫療付出,父母急病時也能辛苦奔波,

可是如果父母並沒有大的危險,但又無法自理,那就會成為家庭中的隱形累贅。

 

這句話說出來令人寒心,但事實就是如此。

父母的偉大之處就在於總是為孩子著想,因此,成為了父母的孩子會更加關心自己的兒女,

他們也有自己忙碌的生活,上一代的父母就會成為一個尷尬的存在。

 

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可以不辭辛勞地哄著入睡,甚至不在乎他們無法自控的排泄,

但當父母老了以後,成為了白髮蒼蒼的「孩子」,

 

長大成人的兒女卻會計較他們日漸喪失的記憶力和行動力,當然也會嫌棄他們臥床後排泄的問題。

這個問題現實而又無可奈何,在血脈傳承的過程中,人們的愛單向地向下一代傳遞下去,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