幸福的家庭,沒有一個強迫性的人

幸福的家庭,沒有一個強迫性的人
value101 2024-10-11 檢舉

心理學家胡慎之曾談過自己的父母。

在他的印象裡,父親像個獨裁者,總是說一不二;母親則像個老媽子,整天唯唯諾諾,只知道幹活。

生在這樣的家庭當中,他從小逆來順受,性格自卑敏感,長大之後還患上了抑鬱症。

在極度壓抑之下,他不得不研修心理學來療癒童年的創傷。

《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》這本書這樣寫道:

「任何一個不幸的家庭,都有一個強迫性人格的人——

他們以自我為中心,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,維護自己的感受和需求,卻從不會顧及別人的感受。 」

一個家庭,但凡有一個這樣「強迫性」的人,就是一場災難。

01

心理學家曾奇峰曾講過:中國大多數家庭矛盾,都是一場隱密的權利鬥爭。

尤其在夫妻關係中,總是有人試圖用各種方法征服對方,來證明:我是對的,你要聽我的。

在熱門電視劇《玫瑰的故事》裡,方協文就是如此。

他雖然很愛自己的妻子玫瑰,卻處處限制她的自由,想要控制她的一舉一動。

懷孕的玫瑰因低血糖在搭乘公車時突然暈倒,醫生建議她留院觀察兩天。

方協文卻未經玫瑰同意,就擅自把她的工作給辭了。

甚至,他還未與玫瑰商議便自作主張把自己的母親請來家裡住,讓母親對玫瑰實施貼身監護。

玫瑰做個美甲他不樂意,出門穿裙子也不高興,還讓她立刻去換掉。

玫瑰生完孩子後想出去工作,找出自我價值,他又開始不滿意:

“你不用工作,我也能養得起你。為什麼非要工作?”

“你有精力工作,你沒精力生兒子?”

方協文極度自私地想將玫瑰困於家庭的牢籠之中,這種偏執的控制欲,讓玫瑰無比窒息,終於忍無可忍,提出離婚。

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說過:

「當愛支配一切時,權力就不存在了。當權力主宰一切時,愛就消失了。”

婚姻當中,如果總想著控制對方,事無鉅細地干擾對方的決定,只會讓家裡流動的愛愈發稀薄。

諮商師月月曾接過一個情感諮商。

妻子為了讓丈夫進步,為丈夫制定了一系列改造計劃,並強迫他嚴格遵守。

例如,為了讓丈夫賺更多的錢,逼他去考職業資格證;

為了讓他戒掉遊戲,把家裡的wifi斷掉;

還逼迫丈夫學習育兒知識,監督他每週打卡。

妻子不厭其煩的改造,令丈夫不堪重負,甚至決定搬出臥室,與妻子分居。

在生活中,太多的夫妻以愛之名去控制對方了。

結果,你不願意服從我的意願,我不願意配合你的安排,導致感情漸生嫌隙。

最後夫妻雙方陷入一場沒有硝煙的爭鬥,家庭永無安寧之日。

 

02

中視大劇《熟年》中,有這樣一個場景:

張春梅一向引以為傲的兒子考上了重點大學。

可是剛上大學沒多久,兒子就被老師投訴頻繁曠課,掛科太多,面臨被開除的風險。

她氣不過說了兒子兩句,兒子卻跟她大吼大叫,說自己實在“受夠了”,還要拋下她離家出走。

張春梅心碎不已,她實在不能理解,自己這些年為了兒子身心俱疲,為什麼到頭來兒子卻把她當成仇人。

答案就藏著兒子這些年成長的經歷裡。

在兒子成長的十八年裡,報哪個補習班,上哪所學校,讀哪個專業……全是她一手操控的。

因為她密不透風的控制,兒子的整個童年都是灰色的,沒有玩伴,也沒有快樂。

被強迫連跳兩級後,兒子身邊都是比他大幾歲的同學,他更是沒了聊得來的朋友,還因為年齡小個子矮,被人取笑叫「蘿蔔墩」。

所以當兒子上了大學後,終於逃離她的掌控後,開始瘋狂迷上樂隊,逃課、掛科、徹底走向失控。

許多家庭親子關係之所以矛盾紛起,往往因為父母缺乏一種界線感──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,強行干涉孩子的人生。

當父母的愛帶著強烈的束縛,孩子感受到的,只會是沉重的負擔。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