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謂賺錢,就是藉力、藉智、借勢
看過一張漫畫。
再厲害的人,一味埋頭蠻幹,累死累活只能換來基本的溫飽。
真正會賺錢的人,會把精力用在思考上,找出一切可利用的資源。
或是在人群中藉力,或向高人藉智,甚至向時代借勢。
金融學家唐涯在《錢從哪裡來》說:
“財富只是結果,它的背後其實是一連串關於人和資金的正確決策。 ”
懂得外界力加持自己,你會以最小的代價,收穫豐厚的成果。
01
借力
《上金谷文集》中記載了一個商聖范蠡賣馬的故事。
春秋時期,北方馬便宜,南方馬貴。
范蠡打算去北部買馬,運回吳越來賣。
但是路途遙遠,馬群目標太大,路上容易遭遇盜賊。
如果再僱一些壯士隨行,這樣一趟下來,就賺不了多少錢了。
後來,范蠡打聽到一個叫薑子盾的人,在做布匹生意,需要把布從北方運往南方。
這個薑子盾是北方巨商,經營多年,有安全的商路。
范蠡就去找薑子盾,表示可以免費幫他把布匹運到南方。
姜子盾一聽,還有免費的馬可以使用,二話不說就同意了。
於是,范蠡和姜子盾一起,安全回到了吳越。
借助薑子盾的商隊,一路上不用僱人和花錢打點關係,范蠡獲利不少。
而姜子盾因為節省了運費的開支,也大賺一筆。
此後,兩人經常合作。
現代社會學中有個理論叫做「零和遊戲」。
即在嚴格競爭下,總有贏家和輸家,一方的收益就是另一方的損失,收益和損失的總和永遠是零。
就像一張餅子,就那麼大,他多拿一些,你就少了一些。
不少人便陷入你輸我贏的惡性競爭。
但賺錢不是,賺錢是一座龐大的金山,是可以共利共贏的。
《窮爸爸,富爸爸》作者羅伯特‧清崎就曾問一位落魄的年輕人:
“如果給你一個只允許開採3天的金礦,你會怎麼做?”
年輕人表示他寧可不睡覺,也要盡量在3天內挖到更多的黃金。
清崎搖了搖頭說:
「如果我是你,我會把金礦分享給更多人。
借助他們的力量,就算我只收10%的抽成,所得佣金也會遠超我獨自淘金的收益。 」
單絲不成線,孤木不成林。
一個人能力再強,能做的事也有限。
古往今來,能賺大錢的,都懂得優勢互補。
02
藉智
《繁花》中的阿寶,一開始只是個混跡於街頭巷尾的小人物。
他不甘平凡,想做外貿,賺大錢,卻沒有門路。
直到他認識了爺爺。
爺爺是曾經的股票高手,金融大鱷,股票期貨外匯樣樣精通。
他教阿寶怎麼贏,也教阿寶怎麼輸,教阿寶市場的規律,也教導阿寶生意場上的道理。
在爺爺的指點下,不到三年,阿寶就從一個老城廂小攤販,蛻變為黃河路寶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