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到中年才發現,朋友都很現實
網路上曾有個問題:與人交往時,如何避免產生失望的情緒?
高讚回答:避免失望的最好方法,就是不要有所期待。
就像《百年孤寂》所說:人生的本質,就是一個人活著,不要對別人心存太多期待。
成年人的世界,人走茶涼是常態,物是人非是必然。
中年以後,最大的清醒就是明白:朋友都很現實。
01
楊絳說過一句話:
當你身居高位,看到的都是浮華春夢;當你身處卑微,才有機緣看到世態真相。
年輕時不以為意,以為朋友永遠都是朋友。
到了一定年紀才明白,維持關係,都是有條件的。
《脫口秀大會》中,羅永浩曾提到一件心酸的往事。
他苦笑著說:“這幾年,朋友圈發生了一些變化,我之前有個公司叫'老羅和他的朋友們',破產後的公司叫'交個朋友'。”
一次破產,就讓他過去的朋友都一個個跟他斷絕了來往。
當初,羅永浩因為錘子科技破產,欠了不少帳。
看著眼前的巨額債務,他聯絡了不少朋友。
但平時和他稱兄道弟的人,都開始推三阻四,連電話都不接。
雖然他理解他們的做法,但心裡難免還是會難過。
人到中年,能留下的朋友,大多是看你有用。
一旦你沒有利用價值,他們就會立刻躲得遠遠的,怕沾惹是非。
知乎部落客@李然 分享過自己的經驗。
幾年前,他父親的事業如日中天,朋友絡繹不絕。
但後來行業沒落,父親的生意一落千丈,還背負了巨額債務。
他陪著父親,挨家挨戶去借錢,賠著笑臉,卻也四處碰壁。
有位曾受過父親不少恩惠的兄弟,錢是答應借,利息卻高出銀行兩倍。
父親一咬牙,就抵押房產辦了貸款。
還完欠款當晚,父親仰面飲完杯中酒,部落客也懂得了什麼叫「登天難,求人更難」。
走過半生,才明白《增廣賢文》裡的那句話:人情如紙張張薄,世事如棋局局新。
我們不得不承認,中年人的交情都很脆弱。
一旦你變弱了,身邊的朋友就會一個接一個離開。
當你強大了,朋友才會簇擁在你身旁,朝你笑容滿面。
02
心理學家將社交劃分為共情社交和功利社交。
共情社交是指因為興趣與愛好相似,建立起的社交關係。
而功利社交則摻雜了地位、財富、背景因素的考量。
很多時候,別人與你交往,多是因為你有利可圖。
倘若你想維持一份感情,除了讓自己更有價值一些,別無他法。
或許很功利,但這就是成年社會的社交法則。
前段時間,重溫了電視劇《張衛國的夏天》,有這樣一幕讓人很感動。
張衛國受邀參加同學會。
他騎著腳踏車出發,結果在飯店門口被保全各種刁難。
雙方僵持許久,直到一個開著豪車的師兄趕來,跟保全說了幾句話,這才解了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