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到中年才明白,真正「恨你」的人,可能是父母
“哪裡有壓迫,哪裡就有反抗”,但只有當我們為人父母了,才明白當初的叛逆不過是瞎折騰,跟父母的那些怨氣,也早就煙消雲散了。
小時候被父母管得緊,總想著快點長大,離家遠遠的,甩開那“枷鎖”,好好享受自由。
但真長大了才懂得,「不當家不知柴米貴,不養子不知父母恩」。
父母對兒女的“狠”,其實都是痛。
01
長大後,父母恨你不趕快成家,
不能讓他們早點做爺爺奶奶。
你長大了,照理說,人生路自己走,可偏偏父母卻操碎了心,尤其是成家這事兒。
想想小品《父親與兒子》裡的孫濤,當他得知媳婦懷孕那一刻,他高興得像個孩子,笑得合不攏嘴,連兒子提的買房、投資都痛快答應了,連私房錢都掏出來了。
父母就是這樣,盼望你快點成家立業,給他們抱孫子,這樣他們才算沒白活一場。
要是你過了三十還單著,父母比你急。
相親這事兒恨不得天天逼你去,還到處託人介紹對象。你要是不去,他們的火氣蹭上竄。
「兒孫自有兒孫福」這話說得輕巧,可是哪個父母不操心?
你在外面看似獨立闖蕩,但他們的眼神一直追著你,怕你在某個轉角就消失了。
但在你背後,他們已經為你的未來打點好了,甚至連嫁妝、婚房都計劃好了。
父母恨的是你總是慢半拍,總是不能讓他們早點實現當爺爺奶奶的心願。
02
少年時,父母恨鐵不成鋼,逼你讀書。
小時候那點煩惱算什麼,真讓人難熬的是念書那會兒。
父母看你不爭氣,簡直是心急。
老師天天在講台上喊破嗓子,“讀書是唯一的出路”,可你聽得跟耳旁風似的,想著自己的鬼主意,聊著那些永遠聊不完的話。
上課的鈴聲,是老師拿鐵鎚敲著鐵皮,那咣咣聲就像敲在你心口。
村裡的小學,不過一棟土磚屋,門口是一片野草叢生的空地。
七十年代的孩子,唸書的起點就在這兒,老師的諦諦教誨,似乎總是被我們的頑劣和漫不經心打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