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父母拼命讓孩子遠離底層社會,這是我看過最合理的答案
小時候總以為,人和人都是一個檔次的。
誰能想到,咱們之間早就被一堵厚厚的、令人窒息的障壁隔開了!
就像魯迅和閏土,一個是地主的兒子,一個是窮苦農家,小時候還能在一起撒歡打鬧。
但人一大,層次差距就像被扯開的口子,越拉越遠。
魯迅喊一聲“閏土哥”,那是親熱。可閏土,回敬一句“老爺”,又趕緊讓孩子給“老爺”磕頭。
人啊,說到底,還真是有層次的。
01
不讓孩子淪為底層人,是父母最大的渴望。
費孝通說得好:“在父母的眼中,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,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。”
父母就這麼一輩子,苦過來累過來,他們不甘心讓孩子也陷在這泥坑裡。
現在的爺爺奶奶們拼命幫忙帶娃,不是閒得慌,也不是他們的義務,純粹是看到自家兒女混得不咋樣,眼巴巴地希望孫輩能有出息。
這些老人心裡憋著一股勁兒:我們這輩子沒過好,但孫子輩得行!不然,咱這窩老骨頭白忙活了。
說句扎心的,父母走了底層的路,真心太難了,這苦是從骨子往外冒的。
他們寧願自己累到吐血,也不願意看孩子重蹈覆轍。
背井離鄉的七零後們,省吃儉用在大城市硬是擠出一套房,不僅是為了自己有個窩,更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好點兒的學習環境,能靠近那些“好學校”,增加點走出頭的機會。
逼著孩子創業、找穩定的工作,進大企業、上市公司,做管理階層,進體制內,這不是圖自己面上好看,而是咬著牙給孩子謀個「上層」的未來。
家長們這點苦心,真的藏不住,都是拼了老命想讓孩子跳出這苦海,別再一代代都困在底層。
02
父母在底層,窮怕了。
在底層掙扎的父母啊,窮得連影子都透著寒酸。
我那老父親,為了湊我的學費,硬是咬牙把家裡的耕牛賣了,轉身就進了石灰窯工作
石灰窯,那地方灰塵滾滾,幹完活從裡到外就像活煤球。
薪水是高那麼一點點,可也沒幾個人願意去。
母親也不甘落後,跑了兩天回娘家借錢,舅舅冷冷丟下一句:「讀不起就別讀了。」話刺得人心直冒涼氣。
但父母依舊硬撐著,我去外地上學那會,家裡沒有牛,春天犁地,全靠他們自己肩膀頂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