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到中年的70後,當你撐不住時,就去這幾個地方走走
有人說:「70後,是個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變革成長的一代。」這話不假。
到了五十歲上下,經歷了大半輩子風雨,這日子過得什麼滋味,心裡都有數。
雖然眼前生活是好點了,但還沒到真正退下來的那天,誰也不敢提前給自己的人生下結論。作
為人到中年的70後,累了、撐不住了,不妨去走走下面這些地方,看看自己走過的路,找到生活的希望,給自己打打氣,再找回那丟了的勇氣和信念。
01
去圖書館,讀幾本書,提升自己。
背著破舊的書包,走好幾哩路,坐在簡陋的教室裡,眼神裡全是對未來的渴望。
老師在講台上問,長大了想幹嘛?那些年少的夢,藏在每個孩子的心裡,但現實總是跟理想背道而馳。
很多人迷惘、困頓,找不到前進的方向。
這時候,別光感嘆命運的不公,去圖書館,借幾本書,充實自己,用知識照亮眼前的路。
那些七零、六零後的漂泊者,在外闖蕩了十幾二十年,甚至三十年。
你們是如何提升自己的?看書是最好的方法。
每一次翻頁,每一個字,都是在為自己蓄力。
即便沒能實現小時候的夢想,但智慧和知識的積累,卻讓你飛出了窮山溝,走得更遠。
02
回一趟老家,讓靈魂歸位。
有時候,人的心累得像馱著千斤石頭,這時候,回一趟老家,就是給靈魂找個落腳的地方。
作家畢淑敏說,她的心靈故鄉在新疆哈密,那是她的出生地,是她靈魂的棲息處。
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家鄉,無論多麼破舊,那片土地上充滿童年的氣息。
當年為了外出打工,很多人是藉錢湊路費,窮得叮噹響。
如今總算混出了點樣子,至少回趟老家,已經不成問題。
回去爬爬山、吹風,讓靈魂在那片熟悉的土地上歇一歇,單純地洗去一身疲憊。
小時候插秧割稻、挖地瓜、砍柴火,我們就像一株野草,拼命從土地裡汲取養分,開出那朵不知名的小花。
人到中年,心裡難免有落葉歸根的念頭。老家是我們血脈裡最深的牽掛,但要回去養老,也需要有足夠的積蓄和適宜的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