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了《我的阿勒泰》才明白:什麼是恰到好處的母愛

看了《我的阿勒泰》才明白:什麼是恰到好處的母愛
value101 2024-09-07 檢舉

上週,《我的阿勒泰》正式結束。

劇已完結,但各中細節仍讓人意猶未盡。

人們沉浸於牧場的遼闊壯美,難忘於巴太的“真”,和文秀的“純”,為劇中真摯的情感而動容。

 

尤其是張鳳俠這個角色,更是引得許多觀眾被圈粉。

丈夫過世後,張鳳俠帶著患有阿茲海默症的婆婆,在阿勒泰草原上經營小賣部。

極緻美景背後,是離鄉背井、交通不便、物資匱乏。

但張鳳俠卻始終樂觀自在,鬆弛灑脫。

 

電視壞了,她用石頭壘成四方框,哄騙想看電視的婆婆說這是農業頻道。

婆婆想念家鄉瀋陽了,張鳳俠就找來一面小紅旗扮成導遊,帶老人「回家」。

在育兒方面,她更是被網友戲稱是「夢中情媽」。

與女兒相處時,她不散播焦慮、不施加壓力,而是始終傳遞一種「這都不是事兒」的生活態度。

在當下普遍教育焦慮的大環境裡,張鳳俠宛如沙漠裡的一股清流,治癒了無數人的精神內耗。

 

孩子,你不一定要“有用”

張鳳俠與女兒的一段對話,被稱為「鬆弛育兒」的典範。

李文秀成功要回債後,滿懷希冀地問媽媽:

“我雖然笨手笨腳,但我還是個有用的人,對不對?”

如果是尋常家長,這時候可能會教育孩子“勤能補拙”,只有更努力才不會被社會淘汰。

但張鳳俠的回答卻別具一格,她告訴女兒:

「啥叫有用?李文秀,生你下來是為了讓你服務別人的?

你看看這個草原上的樹啊、草啊,有人吃有人用,便叫有用。

要是沒有人用,它就這樣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,自由自在的嘛,是不是? 」

 

網友紛紛破防,從沒想過還能有這樣的答案。

在傳統的教育觀念裡,我們的孩子被灌輸最多的就是要成材成人的思想。

然而,在張鳳俠看來,不成材沒什麼大不了,無用也沒什麼大不了。

在她眼裡,孩子的存在,本身就是最大的價值和意義。

正因為擁有這樣的教育觀念,她不會為孩子設定過高的期待與要求,而是發自內心給予接納,賦予自由。

文秀打工被辭退後灰溜溜回家,她不責備,也不多問,淡淡講了句“回來了也不說一聲”,一筆帶過。

文秀自告奮勇要賬,張鳳俠知道這事多半成不了。

但她沒有阻攔,選擇讓女兒自己在練習中得到經驗。

後來,文秀甚至不小心弄丟了奶奶,她的第一個反應不是指責,而是讓文秀抓緊找。

事後,還輕描淡寫地安慰:

“我經常把她弄丟,撿回來不就成了。”

 

這種育兒方式看似漫不經心,卻無形中教會著女兒:

你不一定要追尋世俗意義上的成功,但要學習自洽、自信、自在,於生活中找到屬於你的位置。

重要的是,要相信沒什麼過不去的坎,活著就是最大的希望。

 

保持鬆弛的狀態,讓美好慢慢發生

有句話說得好:

「真正的成功,不在於擁有了多少財富,而在於擁有了多少快樂。”

當父母懂得用鬆弛的情緒為孩子保駕護航,孩子便能在安全感的庇護下,逐漸展現出更多的快樂、自由、淡定與從容。

 

《解放日報》曾報道一個叫譚談的女孩。

原本的她,是別人眼裡完美無缺的好學生。

不僅以優異的成績就讀於北京最好的中學,還擅長鋼琴、歌劇,擁有數千本圖書的閱讀量。

直到有一天,她開始一反常態:

堅決不再碰琴,拒絕上學,拒絕和母親溝通。

最後直接被診斷為憂鬱症,只好休學在家。

後來,她告訴醫生,這是她對於望女成鳳的母親,最直接的反叛。

“因為媽媽,我沒有童年。她是名校的博士後,躊躇滿志卻有很多遺憾,我就是她消除遺憾的工具。”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