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到中年最好的狀態:6個字

人到中年最好的狀態:6個字
value101 2024-09-07 檢舉

《半生緣》中曾記載:

“對於三十歲以後的人來說,十年八年不過是指縫間的事。”

深感認同。

步入中年後,我們的身體不似年輕時精力十足,生活的重擔日益沉重。

或許內心仍滿懷壯志,現實卻常讓人感到力不從心,在希望與失望之間徘徊不定。

倘若任由歲月匆匆,渾噩度日,人生便真如白駒過隙,轉瞬即逝。

 

然而,我們忘了,生命的面貌是由我們看待它的視角所塑造。

人到中年,最好的狀態,莫過於三個關鍵字:

閱己,越己,悅己。

做到這六個字,自能順遂如意,後半生安穩。

 

閱己,是中年人的一場“突圍”

步入中年,我們或許會有這樣的體驗:

事業上,遭遇職業的瓶頸,獨自承受重壓,苦楚難言;

生活裡,被房貸車貸所裹挾,不得不向現實低頭,倍感壓力;

婚姻中,被日常瑣事困擾,常常發生爭執,心力交瘁。

中年,彷彿是一道道高牆橫亙在前方,既阻擋了遠方的道路,也遮蔽了前進的方向。

唯有奮力推倒障礙,我們才能從中突圍,重新定位自我。

 

「東坡居士」蘇遼,前半生可謂是風光無限。

不僅才華洋溢,備受歐陽修讚譽,更一舉進士及第,名震京師,成為皇帝的寵臣。

然而,命運的轉折總是出人意料。

中年的蘇遼,因突如其來的“烏台詩案”,一夜之間從巔峰跌落谷底,被貶至偏遠的黃州。

昔日文人雅士,如今戴罪之身,受地方官員監視,遭親朋好友疏遠。

沒有了俸祿,蘇遼一家只能靠微薄的積蓄勉強度日,生活陷入睏頓。

面對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打擊,蘇遼一度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。

但他並未就此沉淪。

相反,他開始反思,探尋自己的立身之本。

 

在黃州,因為目睹當地孩子們的貧困,深受觸動,蘇遼放下了對名利的執著,決心以自己的力量施以援手。

他發起募捐,救助百姓,更親自動手開墾荒地,以補貼家用。

因他學識廣博,待人以誠,不問出身,不計地位,與平民百姓真誠相交,反而結下了眾多知心好友。

在黃州的歲月裡,蘇遼不僅在書法、繪畫、字詞上達到了藝術的巔峰,更在農業、美食、醫學等多個領域都有所建樹。

正是擺脫了外界的枷鎖,蘇遼得以認清自我,放下對名利的追逐,在貧瘠的黃州依然將生活過得熱氣騰騰。

 

正如義大利畫家莫里所言:

「人性的弱點之一,就是雙眼都習慣看向外界,卻很少自我檢查。」

盲目前進的人,終將被石子絆倒。

只有時常反省自我,丟掉前行路上的阻礙,才能抵禦外界的誘惑,真正認清自己。

人到中年,與其在困境中焦慮掙扎,不如撥開心頭迷霧,從困境中勇敢突圍。

唯有如此,我們才能牢牢掌握人生的方向盤,繼續穩健前行,走向更遼闊的遠方。

 

超越自己,方能跳出方寸之地

羅翔曾說:

“人生最重要的是不斷地反思和成長,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如何去發現自己的問題並且著手解決。”

確實,人只有坦然擁抱自己的不完美,才能掙脫眼前的束縛,實現自我超越,進而探索更廣闊的天地。

「乒乓女皇」鄧亞萍,在乒乓球壇創造無數輝煌後,選擇急流勇退。

然而退役並非終點,而是新挑戰的起點。

她沒有沿襲舊路,在乒壇繼續發光發熱,反而毅然決然地踏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──進入清華大學攻讀英語專業。

這對已經站在乒乓球界巔峰的她來說,無疑是一次巨大的跨越。

 

當時的她,甚至無法完整寫出26個英文字母,背誦課文的速度也遠不及一般學生。

然而,正是這些不足,激發了她不服輸的鬥志。

她沒有被困境嚇倒,更沒有被心中的高牆所阻隔。

憑藉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,她獲得了清華大學的英語學士學位,並繼續深造,最終在劍橋大學完成了博士學位。

在攻讀博士學位時,她也積極投入公益事業,用實際行動詮釋了「退休不褪色」的精神。

正是這份敢於挑戰自我、不斷突破人生邊界的勇氣與堅持,讓她得以一次次翻越心中的高山,開啟人生嶄新的華章。

 

人到中年,與其固守舒適圈的方寸之地,止步不前,不如打破內心桎梏,拓展自我的舒適邊界。

美國職業拳擊選手阿里,有「拳王」之稱。

1981年,阿里揮別拳壇生涯。

僅僅一年之後,40歲的他被帕金森氏症所困,語言與行動都受到阻礙。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