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到中年,不想透支自己,千萬記得做這四件事
面對中年時期可能遭遇的事業瓶頸與身體警鐘,我們有太多的情緒無處安放。
渴望被理解、慰藉,卻常發現,最終能拯救自己的,唯有自己。
當沮喪與無助籠罩心頭時,不妨將運動視為最忠實的伴侶。
在每一次跳躍與奔跑中,讓負面情緒隨著汗水蒸發,讓心靈得到真正的釋放與淨化。
當你動起來,你會發現,那些困擾你的煩惱,彷彿被悄悄按下暫停鍵。
整個人又好像滿血復活,能與世界握手言和,繼續前進。
用獨處,滋養靈魂
馮驥才說:
“平庸的人用熱鬧填補空虛,優秀的人以獨處成就自己。”
我們總以為,喧囂是生活賜予的盛宴,殊不知,獨處才是一個人的清歡。
作家週國平曾在許多訪談中坦言,他是個不喜歡社交的人。
每每人多的場合,他不是覺得對方乏味,就是擔心別人覺得他無聊掃興。
但若要他刻意迎合,他又會覺得甚是疲憊。
唯有獨處的時候,才讓他倍感輕鬆自在,既不用擔心不合群,也不用在乎別人的感受。
所以,他常把自己一個人關在房間,在書海裡翱翔,汲取養分。
在那些珍貴的獨處時光裡,他創作出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作品,造就了一個更深邃、更豐富的自己。
有時候,為了迎合他人,我們會穿梭在熱鬧之間,強顏歡笑。
試圖滿足周圍的期待,卻在無形中消耗自己的能量,直到身心俱疲。
史蒂芬妮·羅森布魯姆在《精緻的獨處》中寫道:
獨處時我們會進入“省電模式”,在這種狀態下,我們可以摘掉在公眾場合戴上的面具,做回自己。
與自己獨處的時光,能過濾內心的紛擾與雜念,讓心靈得以沉靜,讓身體得以放鬆,讓靈魂得以喘息。
時間寶貴,不如留一些給自己。
在獨處中滋養內心、豐富靈魂,無疑是中年人對抗生活最好的良方。
用轉念,沖淡遺憾
成長教練項蘭雯,在著作《轉念的奇蹟》中分享了自己的故事:
因為自幼目睹父母離異,所以她很渴望婚姻美滿。
但命運弄人,她的婚姻還是沒能倖免於難。
面對破裂的婚姻與女兒對父愛的渴望,她一度深陷自責與愧疚,認為自己沒能給女兒一個完整的家。
那段日子,她沉浸在悲傷中,久久不能自拔。
直到有一天,她問自己:
離婚是否真的讓她的世界崩塌了,是否真的就沒有任何轉機了?
這一問,彷彿撥開了心頭的迷霧。
她恍然意識到,婚姻的終結,絕非人生的終章,更非失敗的烙印。
轉念再想,她和前夫不再有更多爭吵,孩子也不必夾在中間為難。
而她本人,擺脫了瑣碎家務的束縛,反而有了更多時間精進自己。
於是,她將這些寶貴的時間投入到自我提升之中,不僅職業生涯迎來了轉機。
那些在孤獨與反思中記錄下來的感悟,也被她化作文字,最終匯集成書,出版面世。
同樣,演員塗松岩,曾錯過大火的機會,許多人都替他惋惜。
但他不覺得,認為自己有機會進入夢寐以求的國家劇院也挺好。
電視劇《雙面膠》大火後,他因出演同類角色而備受爭議。
他卻笑言,被討論說明自己還有熱度。
在塗松岩的世界裡,好像沒有「遺憾」二字,所有的經歷都是風景。
的確,看似山窮水盡的困境,換個念頭,或許會看到柳暗花明的前路。
懂得轉念,才能撥開生活的重重迷霧,讓生活中的黯淡,轉化成全新的色彩。
寫在最後
季羨慕林在《悲喜自渡》中寫道:
人間萬千光景,苦樂喜憂,跌撞起伏,除了自渡,其他人愛莫能助。
步入中年,內心往往累積諸多傷痕,可環顧四周,身邊皆是依賴你的人,你卻無人可依。
然而,正因如此,我們更需做好自己的擺渡人,去療愈千般艱辛,化解萬般委屈。
往後餘生,願你我都能自渡成舟,活成自己最好的良醫,去撫平生活的千萬褶皺,笑對人生的百般滋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