惜命最好的方式不是養生,而是保持慈悲

惜命最好的方式不是養生,而是保持慈悲
value101 2024-09-03 檢舉

 

一個人的處世心態,最能決定他的健康狀態。

國學大師季羨慕林被下放接受改造時,受到不少同事和學生的認可。

多年後季羨慕林得以平反,恢復原職,卻沒有存心報復。

甚至當一位曾經參與批鬥他的學生寫書稿,想請他題名推薦時,他也毫不計較,爽快應允。

活到98歲的季老,曾將自己積極的生活態度歸結為三個字:「不嘀咕」。

就是永遠以開闊的心境面對一切,絕不在已經發生的事情上反覆糾結。

無病因心寬,壽長因性慢。

寬和之人,在諒解他人的同時,也在療癒自己。

他們總是豁達為人,從不把侵擾身心的負能量藏在心裡,因而換得健康常在。

 

03

這幾年,「養生」成了熱門話題,層出不窮的養生理念和方法也應運而生。

很多人追求食補藥補,不惜掏大錢買健康。

可俗話說得好:養生不養心,等於丟黃金。

若心態不好,所有侷限於外在形式的保養,都只是捨本逐末。

我有個同事,長期堅持練習瑜珈,絕不碰觸垃圾食物。

一日三餐必須得清淡少油,還搭配了完整的保健品。

然而從今年春天開始,她整個人突然開始劇烈消瘦,去醫院檢查後,被診斷為甲狀腺亢進。

 

醫生告訴她,甲狀腺亢進大多源自於情緒不良。

事實上,她心裡一直藏著事。

婆婆曾極力過反對她先生和她交往,雖然後來兩人還是結了婚,但她對此無法釋懷。

每次見到婆婆她都忍不住冷嘲熱諷幾句,婆媳關係更加惡化。

只要她先生一回去探望父母,她就忍不住胡思亂想,唯恐婆婆在背後說自己壞話。

長此以往,縱然吃再多補品,也是徒勞無功。

我們很多人,在養生路上折騰不休,卻忘了大道至簡的真諦。

養生的本質到底是什麼?

《黃帝內經》中早已給出答案:恬淡虛無,真氣從之,精神內守,病安從來?

人的精氣神若能安寧內守而不耗散,疾病就無從發生。

 

而欲善其身,必先治其心。

新加坡慈善家許哲女士出身貧寒,年輕時飽經生活困苦,卻喜樂自在地活到了113歲。

只因她一生奉行與人為善,晚年更是把時間精力都用於做公益。

有人請教她長壽秘訣,她說:“我不說不好的話,不想、不做不好的事。”

周有光教授曾遭遇動亂年代的磨礪,受了不少罪,但他卻很少對人動怒,更不亂發脾氣。

他暴露自己活到百歲高齡,沒有什麼方法可言。

隻身體力行五個原則:不輟學、不怒、不懶、不憂、不貪。

這些故事,都為我們驗證了一個道理:

修一顆慈悲心,才是養生的至高境界。

人越寬和,越不會被偏執的念頭牽制,越是能平和地面對問題,處理情緒。

繁思易寡壽,性善病自退。

當你做到寬容處世,仁厚待人,練就不怨不尤的淡然心境,自會過著無憂無傷的健康生活。

 

04

想起楊綿先生所言:

「人這一輩子,一定要照顧好自己,除了健康,什麼都不是你的。

少生氣,少計較,多開心,輸了健康,贏了世界又如何? 」

很多時候,想開看開,放過別人,其實就是善待自己。

是非置於笑,對錯皆釋然。

縱有三千煩惱,也能活出事過心寧,只生歡喜不生愁的姿態,這才珍惜生命最好的方式。

點個讚吧 ,與朋友們共勉。

 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