底層家庭的悲哀:小事說不停,大事拎不清

底層家庭的悲哀:小事說不停,大事拎不清
value101 2024-09-03 檢舉

02

大事拎不清

《高效能家庭的7個習慣》一書中指出,保持家庭幸福的秘訣,離不開一條重要原則:要事第一。

什麼是要事呢?

就是關於孩子教育、家庭投資、職業更替等直接影響全家人生活水準的大事。

一家人能齊心協力處理好這些大事,家庭自然會蒸蒸日上。

還記得神童張祁煬嗎?

多少人為他可惜,有人這樣評論:真的是祖墳冒了三次青煙,被他無知的父母硬生生地給摁下去了。

張祁煬10歲考上大學,明明復讀就有機會上985,卻被父母以貪圖「最小年齡上大學的神童」的虛名而放棄;

有去德國留學的機會,卻被父母硬是留在北工大;

他要求在北京買房,結果父母卻騙了他,暗地裡租房子住,錯失北京房價暴漲的機會。

如今的張祁煬已經徹底躺平,沒有固定工作,時不時需要父母接濟。

不得不讓人唏噓,父母的目光短淺,扼殺了他一次改命的機會,也阻斷了家庭上升的通道。

一個家庭,有什麼格局,就有什麼命。

人生路看似漫長,其實就關鍵的幾步,閱讀、結婚、工作,有智慧的家庭會幫每個成員走好這幾步路。

李玫瑾教授在當年高考恢復時,剛好得到一個非常好的工作機會,她就想不參加高考直接工作。

母親卻堅定地讓李玫瑾去考大學。

李玫瑾憂心忡忡:這麼好的工作機會錯過就不會再有了,而且萬一我考不上怎麼辦?

媽媽斬釘截鐵地回道:別怕,考不上大不了我養你一輩子。

後來,李玫瑾一路求學,最後成為犯罪心理學領域的專家。

聽過這樣一句話:“一個家庭的決策層次在哪裡,成員的幸福指數就有多高。”

一家之主的格局,決定著家庭的未來走向。

如果在重大抉擇上,主事之人不辨是非、不曉輕重,家庭可能就一直被鎖在底層。

凡事一起有商有量,做好規劃,考慮好得失,一個家的光景才能一年比一年好。

 

03

心理學家劉禾粟在訪問了100個家庭之後發現:

一個家庭處理事情的態度,直接決定了這個家庭的未來方向。

開明的家庭,從不在小事上內耗,彼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。

在大事上,他們卻絲毫不馬虎,做合理性的決策。

朱自清與陳竹隱結婚後,兩人很少為家庭瑣事大吵大鬧。

朱自清專心教書寫作,諸如炒菜煮飯、打掃等生活事務一點都不擅長,但妻子從來不會埋怨他。

而陳竹隱身為新時代的女性,不願把自己全部奉獻給家庭,朱自清也任由她的意願。

抗日戰爭時期,清華大學遷往長沙。

如果朱自清一起跟著南下,意味著要與家人分開兩地。

陳竹隱看出丈夫的為難,對他說:“不用惦記我們娘幾個,一切以大局為重,我能帶好這三個孩子。”

後來因為物價急速上漲,朱自清的薪水無法負擔一家人的生活。

陳竹隱又跟他商量:我帶孩子回成都,成都有親戚朋友,物價比較低,我還能找份工作做。

兩人彼此支持、互相理解,一起度過了家庭最艱難的時期。

在一個家庭裡,雞毛蒜皮的事別較真,至關重要的事要清醒。

當家庭成員既各司其職,也同心同力,就沒有什麼邁不過去的坎。

 

記得網路上有個問題:為什麼有些家庭一直陷入底層?

有一個答案一針見血:小事斤斤計較,消耗你的能量;大事糊塗不已,斬斷你的未來。這樣的家庭怎麼可能擺脫底層。

大事上多點智慧,小事上多點糊塗,輕重分明又互相包容,這才是會興旺的家庭。

點個讚吧 ,與朋友們共勉。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