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到中年才明白,父母和子女,並不是“一家人”

人到中年才明白,父母和子女,並不是“一家人”
美麗夢想 2024-02-15 檢舉

我們總以為,父母和子女,是骨肉相連的。

孟子也說過:“父母俱存,兄弟無故,一樂也。”

當我們到了中年,再去看家庭關係,就會發現,

家人在一起,不一定會很快樂,甚至把自己的人生,折騰得夠嗆。

團圓飯固然很好,但是天天團圓,其中的味道就變了。事實說明,也是沒有辦法天天團圓的。

終究會明白,父母和子女,並不是“一家人”,大家和小家的差別很大。

 

 

01

幾代同堂,多半是一場災難。

唐朝時,高宗去泰山,經過鄆州。

他看到一戶人家,九代同堂,就上前詢問:“有什麼讓家庭和睦的好方法?”

家裡最大的長輩張公藝上前,沒有說話,只是連續寫了一百個「忍」字。

高宗看了,感慨頗多,然後下令賞賜。

後人根據這個典故,還修建了「百忍堂」。

 

《張氏族譜》記載:“合家九百人,每日鳴鼓會食;養犬百隻,亦效家風,缺一不食。”

也許你會羨慕張公藝家,也許你會擔心有一天「忍」不下去。更尋常的是,你早就忍不住了。

有一位作家說:“即使是孩子,也有一個人格,也是一個獨立的人。”

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,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前程,還有自己的愛情和生活觀點。

一群人,每個人的言行舉止都不同,卻要擠進一個家裡,雞毛蒜皮的事情,到底有多少?

血脈相連,不等於三觀一致。具體地說,有以下幾個問題。

 

其一,日常開銷問題。

兄弟姊妹都成家了,都在父母的家裡吃飯。那就意味著每一頓飯,都是一大桌,開銷是很大的。

開銷如何分配,應該有方案。可是有人的收入高,有人的收入低

有人連續一個星期不會在家吃飯,有人天天吃,還要加宵夜。內心的平衡,開銷的供給,就會打破。

 

其二,孩子的教育問題。

家裡的孩子,到底是爺爺奶奶教育,還是父母教育,還是叔叔伯伯教育?

大家似乎都有發言權,但無法統一觀點。

孩子鬧騰,有人護短,有人指責,吵架是不能避免的。

 

其三,贍養老人的問題。

父母很老了,走不動了,一大家人的飯,就擱淺了。

照顧老人要花錢和時間,若是大家都圍著老人轉動,

不太可能,有人要上班。若是大家都上班,老人就沒有人管。

 

其四,婆媳關係的問題。

俗話說:“親不過父母,近不過夫妻。”

妻子和母親同時落水,到底救誰?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。若是家裡每天都出現,那就無言了。

男人聽了枕邊風,父母會不開心,認為「娶了媳婦忘了娘」;

男人甚麼都聽父母的,妻子很惱火,認為這不是真愛。

事實上,幾代同堂,這是一個概念,而不是幾代人一起過日子。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

或許你也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