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,不是講理的地方。胡適:對待家人的態度,是你最大的風水

家,不是講理的地方。胡適:對待家人的態度,是你最大的風水
美麗夢想 2024-02-08 檢舉

家,不是講理的地方。

除了那些風花雪月的激情,更多是兩個人的包容和相互成就,相濡以沫和相互妥協。

是知足和珍惜,成就了兩個人的緣分。

男人對妻子的態度,決定了婚姻的溫度。

胡適的尊重與愛,讓他與江冬秀的婚姻里藏著不同尋常的深情。

 

一段好的婚姻,往往需要一位內心柔軟的男人,懂得欣賞、體貼另一半。

 

正因如此,精明能干的江冬秀也竭盡全力分擔家庭重擔。

不單替胡適盡孝、更是婚后撫養兒子,將家里(ㄉㄚˇ)理得井井有條。

她和胡適一樣熱心腸,為家鄉鋪路修橋,資助林語堂、季羨林等人求學,為胡適掙得很多好名聲。

江冬秀對胡適一生最大的影響,就是力勸他不要從政。

 

生逢亂世,她沒慫恿丈夫做大官、追求榮華富貴光宗耀祖。只求他做學問教書育人、平平安安過一生。

胡適也一直拒絕出任任何職務,但在民族危亡之時,胡適臨危受命擔任中華民國駐美國特命全權大使。

為此,他給江冬秀寫信:

「現在我出來做事,心里常常感到慚愧,對不住你。

你總勸我不要走上政治路上去,這是你在幫助我……戰事一了,我就仍舊教我的書去。」

一位是留美年輕教授、一位是鄉下小腳女人,二人的身份和地位完全不匹配。

但他們相互攙扶、相濡以沫,直至走到人生終點。

胡適曾說過婚姻的秘訣就是四個字: 久而敬之。

 

所謂敬,就是尊重,尊重對方的人格、包容對方的缺點,才有永久的幸福!

有夫如此,夫復何求。

對待父母,聽從且孝順

胡適4歲時,父親便離世了,母親馮順弟剛剛23歲。

她記住丈夫臨終囑托,要讓胡適多讀書,做一個有用的人。

那時,每天天剛亮,他就會聽從母親早早起床。

說說昨天自己做錯了什麼事、說錯了什麼話,讓母親放心自己會用功讀書。

在學堂里,他常常是第一個到的。等先生來了,他背了書再回家吃早飯。

家里沒錢,而胡適的大哥又敗家。

 

每逢年節,家里總有許多人來討債,坐在大廳不走,可他的母親面不改色、從容應對。

因是新年,母親也沒有怒色、不曾過年時節責怪他大哥。

胡適不忍見母親這般隱忍,所以他從小便養成溫順的性格,處處孝敬、聽從母親。

1904年,在母親鼓勵下,年僅13歲的胡適便前往上海求學。

臨走前,按照母親旨意,他與年長其一歲的江冬秀訂婚。

雖還是一個懵懂少年,與江冬秀也并未謀面,但他未提出半點異議。

他深知母親不易,     自己在外漂泊求學,幸得江冬秀代他盡孝,胡適對二人都充滿感激。

1918年11月,胡適母親病逝,年僅45歲。

 

此時距胡適完婚還不到一年,得知這一消息,胡適急忙與江冬秀回老家奔喪。

悲痛欲絕的他,寫下《先母行述》:

「生未能養,病未能侍,畢世勤勞未能絲毫分任,生(ㄙㄧˇ)永訣乃亦未能一面。平生慘痛,何以如此!」

 

胡適曾說過:「世間最可惡的事,莫如一張生氣的臉。」

所以他提出「容忍比自由更重要」,而一生的寬厚仁恕,正是受教于他的母親。

1930年,已經人到中年的胡適寫了一篇自傳體散文《我的母親》。

通篇沒有華麗辭藻,卻溢滿了真摯情感:

「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,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,

如果我能寬恕人,體諒人——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。」

 

「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,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。」

是他人送予胡適的一幅挽聯,可謂是對他一生恰當而中肯的概括與評價。

據考證,胡適一生共獲得過36個博士學位,還曾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。

 

    提倡「白話文」,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于世,被國際學者公認為「中華文藝復興之父」。

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先驅,卻將家庭看得極其重要。

一個人的人品,就是他最大的風水。

 

而判斷一個男人的人品到底如何,主要還是看他如何對待女人和孩子,

即如何承擔照顧父母、妻子與孩子的責任。

從家鄉走出去看中華,又從中華走出去看世界,胡適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。

但他對家庭的眷戀和思念,卻也從未停止與忘懷。

世間若有真君子,定有一位叫胡適。

 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

或許你也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