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年不吃不動12年交配一次,與龍最相似,堪稱地球「最懶」動物
龍 在中國是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生物,據說它的「角似鹿、頭似駝、眼似兔、
項似蛇、腹似蜃、鱗似魚、爪似鷹、掌似虎、耳似牛」,可以說是 集各種動物特征為一體的神獸 。
在古人的眼中,龍是可以呼風喚雨的瑞獸,具有崇高無上的地位。龍是國家的精神圖騰,
中國人都會自稱自己是龍的傳人,但卻沒有人見過龍的真身。
不過, 有種生物卻和龍的外形十分相似 ,甚至有人懷疑這種生物就是龍幼崽時期的狀態。
這種生物 存世數量極少,懶惰卻又長壽,它就是洞螈 。
最像龍的神秘生物
洞螈是地球古老的原住民之一,它們出現在地球上的時間已經長達 1000多萬年 。
洞螈是歐洲唯一的穴居脊索動物,它們生活在第拿里阿爾卑斯山脈石灰巖溶洞的地下水脈中。
由于洞螈生存的地方過于隱蔽, 直到1768年才被科學家發現,而且又因其數量稀少,
直到十九世紀,學者專家才開始研究它。 科學家用一種長著蛇身的海神名「普洛透斯」為它命名。
洞螈的外形酷似中國神話中的龍,因為它也有著雪白的皮膚、蛇一樣的身體和鷹一樣的爪子,
除了沒有鹿角龍鱗外,完全就像是龍的幼崽。不過洞螈可沒有騰云駕霧的本領。
洞螈是兩棲類動物, 在水下用腮呼吸,在陸地上用肺呼吸 。
洞螈的尾巴較短,而且皮膚除了三對呼吸腮是紅色,通體雪白,
遇到陽光照射時,洞螈的皮膚會變成黑色 ,回到黑暗的洞穴后才會恢復至白色。
洞螈一般能長到20~40厘米,四肢上有小爪子,前肢有3指,后肢有2指。
洞螈也叫盲螈。因為它們長期生活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洞窟里,
久而久之 視覺退化嚴重,眼睛也藏在了皮膚的下面 。雖然它們沒有視覺,
但它們有著 極其敏銳的嗅覺和聽覺 ,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,它們才能夠得以存活。
大多數兩棲動物會在陸地和水中交替生活,但洞螈是個例外,
除了繁殖期,它的一生幾乎都在水中度過 。因此,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當地居民將它們稱為「人魚」。
由于洞螈數量稀少,外形奇特,斯洛文尼亞政府修建了洞螈展示館,吸引游客觀光旅游。
當地政府還曾將活體洞螈作為禮物,贈送給公共機構 ,但為了禁止肆意繁殖,每次都只贈送雄性洞螈。
而且斯洛文尼亞還將洞螈的圖案 印制在貨幣上 ,當地對這種生物的重視程度由此可見一斑。
7年不動,12年才交配一次
洞螈可以說是最有耐心的動物了,因為洞螈可以在 不吃食物的情況下一動不動地待在原地7年 。
有媒體聲稱, 洞螈的壽命可以長達100年 。
《動物學雜志》曾經報道了一名科學家追蹤了19只洞螈的生存記錄,記錄中顯示,在這19只洞螈中,
有一只 整整7年都沒有動過 ,即便是最活躍的的一只洞螈,也只是 在兩百多天的時間里移動了38米 。
其他大部分洞螈每年只移動不到5米的距離。
洞螈不僅對物質生活要求極低,大多數生物都有的交配本能也在它身上很少見,
洞螈一般12年左右才交配一次 。它們是卵生或者卵胎生動物。雌性洞螈會在石頭下面產卵,
孵化三個月以后就會出現洞螈幼崽 ,幼崽除了體型更小以外,外形和成年洞螈基本沒有太大差別。
洞螈住在洞穴中吃什麼呢?其實,看似空曠的洞穴中其實也有自己的 生態系統 ,
雖然這里的生態系統不像草原、雨林或者海洋環境那樣復雜,但是也確實存在著
單一且脆弱的食物鏈 。洞螈和其他昆蟲一般 靠著雨水沖進來的有機物或者蝙蝠的糞便存活 。
但是由于食物太過匱乏,所以它們只能 常年保持靜止以降低能量損耗 。
洞螈一動不動的生存習慣其實是為了 適應洞穴中的生活 。
我們所熟知的蛇、青蛙等生物通常在冬季食物匱乏的時候會選擇冬眠, 用睡眠扛過嚴寒和饑餓 。
但是蠑螈的生活方式和大多數生物都不相同,它們一般都 在清醒的狀態下忍受饑餓 。
而且它們是 變溫動物 ,通過調節體溫來適應周遭不同的環境,比如周圍溫度低,
洞螈就會自動調低體溫,避免為了自身供暖而消耗能量。
雖然都說洞螈能活100歲,但目前我們對這種生物的了解并不算太多,
也沒有真的已經存活了100年的洞螈供人類研究,不過科學界的觀點普遍認為這種動物很長壽。
其實 比洞螈長壽的生物不在少數 ,比如烏龜、燈塔水母、玻璃海綿等。
但有一種動物和洞螈同屬脊索動物門,卻有著 400歲的壽命 。
最長壽的脊椎動物
脊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高等的一門,也是其發展得最成功的一類。脊索動物包括尾索動物、頭索動物和脊椎動物。
洞螈雖然是被譽為長壽的脊索動物,但沒有確切證據,
但是這種生物能夠活400多歲,是 官方認證的最長壽的脊椎動物 ,它就是 格陵蘭鯊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