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7歲男子糖尿病過世,醫生警告:把5樣當飯吃,血管再好也扛不住

57歲男子的教訓,不只是他一個人的事
他當年也不是胖子,平常看起來還挺健康。可一查血糖,早就過了臨界線。醫生要他控制飲食,他說「我不吃糖的」;醫生說要運動,他說「我每天走路通勤的」。但他沒意識到,飯量太大、主食太精、習慣重口味 ,這些才是傷血糖的真兇。
最讓人痛心的,是他死前那場中風,說來就來,搶救不來。家人說他前幾天老說頭暈、眼花,走路不穩,可沒當一回事。那其實已經是腦血管阻塞的前兆了。如果早點注意,不至於發展成致命的腦梗。
許多醣尿病人都有這樣的迷思:只盯著血糖數字,卻忽略了身體的訊號。其實血糖只是冰山一角,真正要命的是血糖波動帶來的全身損傷。
健康飲食不是“吃少點”,而是“吃對了”
糖尿病患者最怕的,不是吃很多,而是吃得不對。不是說不能吃主食,而是換種主食吃法 。例如把白飯換成糙米、燕麥、小米等低升糖指數的穀物。不是讓你餓肚子,而是讓血糖別坐雲霄飛車。
油脂也不是不能碰,而是要換成好油。深海魚、堅果、橄欖油,這些含有Omega-3的脂肪酸,對血管是保護作用。少吃點炸的,多來點蒸煮的,血糖控制輕鬆多了。
至於甜點,真想吃,不如選擇無糖優格或用一點木糖醇、赤藻醣醇來替代。關鍵是不能天天吃,更不能半夜吃。
管住嘴之外,還得學會聽身體說話
糖尿病不是靠忍耐控制的,是靠智慧來管理的。有些訊號必須例如早上起床口乾舌燥、飯後一小時犯困、晚上頻繁起夜,這些都可能是血糖控制不佳的表現。
再例如視力模糊、手腳麻木、傷口難癒合,這些可能是糖尿病併發症的訊號。特別是眼底病變和糖尿病足,一發現晚了,後果就是失明和截肢。
聽身體說話,不是玄學,是科學。控制好糖尿病的關鍵,不是天天去醫院抽血查糖,而是每天觀察自己的狀態,做出反應。血糖機不是裝在抽屜裡,是要用的。
藥不是萬能的,生活方式才是基礎治療
很多人以為吃藥就萬事大吉。二甲雙胍、格列美脲、胰島素,這些藥確實有用。但如果照吃不誤、生活不變,藥就成了「遮羞布」。長期下來,不僅沒控制住糖尿病,還可能發展成糖尿病腎病變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。
一項發表於《中國藥房》的研究指出,單純依賴二甲雙胍治療的老年糖尿病患者,如果不配合營養幹預和肌肉鍛煉,控制效果明顯下降。這說明,藥物治療要和生活方式介入同時進行,才有效。
別再說“我控制得住”,身體才不會騙你
糖尿病不是靠意志力扛的,是靠科學管理活下去的。 57歲這個年紀,說大不大,說小不小。可惜了。他不是沒錢看病,也不是沒人提醒,就是太相信自己「身體硬朗」。
醫生不是神仙,救不了不聽話的人。五樣食物天天當飯吃,血糖一波一波上去,血管一段一段堵死,最後誰都救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