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老了,為什麼專家建議補充葉酸?如果過量補充也有“副作用”

一到老年,身體就像個老機器,零件開始鬆動、反應變慢,很多人開始吃各種補劑。鈣片、維生素D、魚油…
但有一樣東西,常常被忽略,卻悄悄影響心臟、大腦甚至情緒──葉酸 。是的,不只是孕婦,它更是老年人健康的關鍵點。
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,老年人葉酸水平的下降,可能是多種慢性病「悄無聲息」發展的幕後推手。而補對了它,甚至可能降低認知退化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。
但話說回來,補多了也不是沒事,葉酸這東西,真是越多越好。
葉酸不僅僅是“孕婦的營養素”
很多人一聽葉酸,腦子裡直接跳出「懷孕要吃」的畫面。確實,葉酸在胎兒神經系統發育中扮演決定性角色。但對老年人來說,它的作用遠不止於此。
葉酸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B族成員 ,參與體內DNA合成、細胞分裂和蛋白質代謝。隨著年齡增長,胃酸分泌減少、腸道吸收能力變弱,葉酸的吸收效率自然下降。尤其是長期飲食不規律、挑食、腸胃功能差的老人,缺葉酸的比例較高。
而一旦體內葉酸含量不足,血液中的一種叫做同型半胱胺酸(Homocysteine)的物質就會升高。它是個“慢性殺手”,會損傷血管內皮,誘發動脈粥狀硬化、冠心病、中風風險,也被證實與阿茲海默症的發生密切相關。
葉酸不是「可補可不補」的營養素,而是維持老年人心腦健康和認知能力的關鍵鑰匙 。
葉酸不足,身體會發出這些“細節信號”
人老了,身體不舒服的地方多,很容易忽略一些慢性的小症狀。但以下這些表現,可能正是葉酸缺乏的「求救訊號」。
例如常常感覺疲乏、乏力,總是提不起精神。再例如口腔潰瘍反覆不停,嘴角裂、舌頭發紅發痛,也可能是葉酸不足導致的黏膜修復能力下降。還有記憶力減退、情緒低落,甚至有些老人出現輕微憂鬱症狀,檢查後發現血清葉酸值偏低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貧血 。老年人葉酸缺乏最直接的後果就是 巨幼紅血球貧血 ,表現為臉色蒼白、心慌、氣短、走幾步就喘。但這種貧血不是一般的缺鐵性貧血,往往容易被誤診或忽略。
所以一旦發現這類非特異的「小毛病」頻繁出現,尤其是飲食清淡、素食為主的老人,可以考慮查一下血葉酸水平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