決定一個人「命數」的,永遠都是這10個關鍵條件

一個人,要成功,就需要滿足「天時地利人和」的條件。
何謂天時地利人和呢?
老祖宗給了總結:一命二運三風水,四積陰德五讀書;六名七相八敬神;九交貴人十養生。
決定一個人「命數」的,永遠都是這10個關鍵條件。
01
一命——當事人的氣數。
萬事萬物,都需要「呼吸」才能生存。呼吸的是什麼?毫無疑問,是「氣」。
與其說是空氣,不如說是當事人的氣數。氣數在,才有呼吸的機會;氣數消失,一切都會消失。
所謂「三寸氣在千般用,一旦無常萬事休」 就是這個道理。缺乏氣數,沒有了三寸氣,前途和未來,都成為了奢望。
02
二運——這一生的運氣。
既然談到氣數,就不得不談到日常的運氣。
運氣這種東西,有些時候比個人的能力,更重要。明初靖難之戰的時候,燕王朱棣直面50萬朝廷大軍,突然間狂風大作,吹倒了朝廷大軍的旗幟,讓朱棣取得了勝利。
不論是氣數,還是運氣,都跟所謂的「天時」有關。 天要人興,人不得不興,人要人亡,人不得不亡。
03
三風水-所處的環境。
古人有詩雲:“坐斷東南戰未休,天下英雄誰敵手?曹劉。”
意思是,東吳的孫權,憑藉長江天險,竟然可以坐鎮東南,跟曹操、劉備這些蓋世梟雄,打得有來有回。
此乃「地利」的優勢。換成我們熟悉的說法,就是所處的環境、背景。環境、背景佔優勢,無異於立於不敗之地。
04
四積陰德-當事人的德行。
人之德行,包括了品德、三觀、取向、追求、能力、天賦、努力、堅持 等等。
有德行的人,不只品德不錯,連能力也比較突出。要注意,德行,不僅指品德,也指其他方面的能力。
《論語》說「吾日三省吾身」。 目的,就是完善個人的能力,提高個人的德行。有才有德之人,不愁沒飯吃。
05
五讀書-提高認知的關鍵。
蘇遼有言:“忠厚傳家久,詩書繼世長。”
人,為什麼要讀書?因為閱讀可以讓人明智,可以提升個人的認知,可以讓一個人活得愈發清醒、邏輯清晰。
現代社會的韭菜,基本上都是底層,沒有讀過書的文盲。這就是讀書對於「人」的「篩選」。總有無知的韭菜,總有高認知的精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