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:讀書不苦,不讀書的人生才苦。

怕吃苦,吃一輩子苦,不怕吃苦,吃半輩子苦。
能現在用汗水解決的事,不要留著以後用淚水,況且,淚水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。
其實,這世界上並沒有哪條路是輕鬆好走的,真正進入社會之後你會發現,當年抱怨上學時候的苦和累,比起現實生活的曲折殘酷來說不值一提。
讀書進取,透過知識升級來敲開更多的機會之門,透過智慧去獲取財富和心靈的安寧,或許才是相對輕鬆的一條路。
當然,閱讀並不是唯一的出路。
我身邊有位朋友,碩博連讀之後到一家高新科技企業就職,有次回老家,當地一位做生意的老鄉,問起我朋友的收入狀況。
朋友說了個大概,老鄉滿臉不屑說:“還以為你們高材生多棒呢,結果還沒我一間美容院收益多。”
朋友笑笑不說話,只是心裡很明白,如果不是讀書,自己的境遇只會比現在更差,然而知識的升級,思想的拔高,讓她不會去跟這位「鄙視」她收入的老鄉之間爭個輸贏高下。
很多時候,我們也許沒有辦法決定我們的出身,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讀書,為自己塑造一個優秀的人格,實現個人的提升和突破。
想起作家畢淑敏書中的一段話,或許能讓孩子們更明白閱讀所賦予的精神層面的意義,她說:
他可以聽到雪落的聲音,但他感覺不到肅穆;
他可以聽到兒童的笑聲,可感受不到純真;
他可以聽到別人的哭泣,卻體察不到他人內心的悲苦......
深以為然,或許這就是人人生而平等,但格局和見識卻千差萬別的所在。
所以親愛的家長:
我們教育孩子讀書,是希望他們在未來,即使面對同樣泥沙俱下的生活,也能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,去多爭取一些自主選擇權,多增加一份對生命的掌控感。
而不是被動地、違背自己內心意願地承受和忍耐。
所以,親愛的孩子:
如果上帝善待你,給了你優越的生活,請不要收斂了自己的鬥志;如果老天對你百般設障,更請不要磨滅了對自己的信心和奮鬥的勇氣。
當你想要放棄了,一定要想想那些睡得比你晚、起得比你早、跑得比你賣力、天賦還比你高的牛人,他們早已在晨光中跑向那個自己渴望到達的遠方。
人生,就像一家銀行,現在的努力,就是本金。
如果你覺得讀書苦,而選擇了放棄,當你走入社會,才會發現: 讀書不苦,不讀書的人生,才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