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孩頭痛要送醫嗎?可以吃止痛藥嗎?神經科醫師解析兒童偏頭痛 10 大症狀、治療方式

小孩頭痛要送醫嗎?可以吃止痛藥嗎?神經科醫師解析兒童偏頭痛 10 大症狀、治療方式
value101 2025-04-03 檢舉

而台中林新醫院神經內科林志豪醫師在臉書上分享臨床經驗,表示據過去研究發現,有「預兆偏頭痛」的患者,也就是在偏頭痛發生之前,會出現眼前閃光、噁心想吐等症狀的人,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的機會確實是比較高的,特別是如果同時有抽菸或是使用避孕藥的人更增加腦中風的危險。所以如果有偏頭痛,也盡量早點治療。

 

預兆偏頭痛

看見閃光,或者出現視覺上空間的扭曲感

耳鳴 、暈眩感,甚至會聽不到聲音

對氣味異常敏感,甚至會不舒服

皮膚會出現異物感,比如說皮膚像是被針紮一樣

 

早上頭痛、晚上頭痛有差嗎?

早上的頭痛,通常是因為睡眠時期發生一些不好的狀況,比如睡眠時缺氧、睡眠品質太差等造成,但如果在半夜、清晨,甚至延續到早上的頭痛,又需要特別的注意。因為這時候的頭痛,很可能是因為「腦壓過高」引起的。頭痛學會理事、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病房主任楊富吉說,腦部在晚間姿勢平躺時,因重力的關係,腦壓會升高,一般來說身體會自動調節,但如果腦裡面有病變,無法調節腦壓,就可能引發頭痛。

 

頭痛怎麼辦?可以吃止痛藥嗎?

王署君主任說,如果一個月頭痛次數在 4 天以下,他認為「自我藥療」(self-medication)還算是安全的。也就是可以自己買止痛藥來控制症狀,但如果發作超過 4 次,建議還是要就醫,因為頭痛原因可能並不單純。

 

止痛藥怎麼選擇?

奇美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冠宏說,要選擇止痛藥,可以按照自己的發作疼痛程度、頻率來計算,如果一個月超過 4 次以上,建議就醫請醫師開藥,否則一般來說的市面藥都有一定效果。

一般市面藥:普拿疼、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(如布洛芬、那普洛仙)、類固醇、嗎啡類藥物。

普拿疼是其中安全性最高的藥物,但效果可能不是最好,然而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容易引起腎損傷、類固醇容易造成免疫失調,嗎啡容易上癮,所以如果藥物越吃越多、感覺越來越沒有效,也要注意就醫。

 

頭痛要怎麼預防跟保養?

王署君說,因為偏頭痛跟生活的作息有關,所以靠「規律」運動,偏頭痛大多能緩解。他的患者有很多是開始運動之後,頭痛的程度、頻率都下降不少。「我會建議要有氧運動,因為太過激烈達到無氧運動,反而加重頭痛的程度。有氧運動才能真的給身體一些規律的刺激,但又能緩解頭痛。」

規律有氧運動

每週三天

每天 15~30 分鐘(可以累加,例如早上 5 分鐘、晚上 10 分鐘)

有點喘但又可以說話的程度

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臨床心理師林岱葳則認為,可以用「正念減壓」來解決頻繁頭痛的問題。透過調整呼吸、冥想、打坐等技巧,讓自己的心情保持在穩定平靜的狀態,能幫助改善偏頭痛的問題。

 

什麼樣的頭痛需要看醫生?

王署君說,當止痛藥物都沒有效果,或是次數增加,還是建議及早就醫,找出真正造成頭痛的原因,才能對症下藥,現在也有很多針對偏頭痛的藥物出現,如果頭痛到影響生活,尋求醫師幫助是個不錯的選擇。

一個月疼痛 4~8 天以上。

吃止痛藥無法緩解頭痛,或是藥物用量越來越多。

頭痛已經影響生活,無法正常上班、上學,或是常常為此請假。

 

 

偏頭痛怎麼辦?醫師教你了解偏頭痛原因、症狀、治療、保養舒緩,用 6 種症狀自我檢測

 

左邊痛、右邊痛,天天覺得頭痛,到底應該怎麼辦?其實頭痛分很多種,每一種治療方式都不一樣,而其中最常見的「偏頭痛 」,也能透過改變生活作息來改善。

 

為什麼會偏頭痛?偏頭痛的原因

奇美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、頭痛學會理事長林高章說,偏頭痛是一種跟血管、神經、腦內傳導物質都有關係的疼痛,尤其現在發現偏頭痛有一大半跟腦內傳導物質「CGRP」(抑鈣素基因—系胜肽)分泌過多有關,而 CGRP 會讓血管擴張,所以會感受到血管在頭上一跳一跳的。

根據健保署統計,全台約 17.2 萬人確診偏頭痛,女性是男性的 3 倍以上。但這是健保資料庫有登記的就診人數,頭痛學會估計,如果以流行病學的概念來看,全台灣有偏頭痛的人可能超過 170 萬,是一種「國民病」。

 

會引起偏頭痛的環境原因

環境變化,像是天氣、溫度、濕度、光線、氣味的轉變等。

日常壓力,包括學校、家裡、人際等壓力。

吃了會誘發偏頭痛的食物,如巧克力、起司、熱狗,還有含咖啡因的飲料如咖啡、茶、可樂等。

 

偏頭痛的症狀有哪些?6 種症狀自我判斷

因為偏頭痛有一個「偏」字,很容易就被認為是「單側頭痛」。雖然大部分的偏頭痛的確是單側的,但林高章說,其實偏頭痛不代表一定只有一邊會痛,也會有人是兩側都痛、甚至整個頭都痛,所以可以透過 6 種症狀來幫助自己判斷。這 6 種症狀又分成 4 種跟頭痛相關的症狀,2 種跟神經問題引起的偏頭痛比較相關的症狀,如果各符合一半的症狀,就可能代表有偏頭痛。

偏頭痛的症狀判別

下列 4 種症狀符合 2 種以上

中重度的頭痛

單側發作

博動性、抽動性的疼痛,像是血管一跳一跳的感覺

日常活動會加劇頭痛

下列 2 種症狀符合 1 種以上

噁心或嘔吐

畏光且怕吵

林高章說,除了這些症狀之外,如果頭痛痛到要休息,或是痛到會畏光、痛到會噁心,有 9 成 1 以上的機率就是偏頭痛引起;如果只是偶爾痛一次,可以注意自己平常的生活作息是不是亂掉了,但如果一個月痛 4 次以上,還是建議就醫診斷。

 

偏頭痛怎麼治療?

藥物治療

如發作次數不多(1週少於2天),在發作時使用一般止痛藥即可:

不分年齡:可使用成分為乙醯氨酚(acetaminophen)如普拿疼,或布洛芬(ibuprofen)的止痛藥,

12 歲以上:可考慮使用sumatriptan,如翠普登等。

如發作次數較多( 1 週超過 2 天) ,則考慮使用減少頭痛發作的藥物(預防性藥物), 每日規則服用,服用的藥物、頻率,建議由神經科醫師來建議。

林高章舉例,像是大家認為可以除皺、美容的肉毒桿菌素,其實也有可以抑制 CGRP 的效果,食藥署也已經核准偏頭痛患者可以使用肉毒桿菌素來治療 。不過通常是一個月痛 15 次以上的嚴重患者,會有比較明顯的改善。另外,已經有 CGRP 抑制劑可以注射,偏頭痛患者使用這類的藥物,大概可以減少一半以上的發作頻率、嚴重程度。

 

偏頭痛的日常保養怎麼做?

非藥物治療

規律的生活作息,固定的睡眠時間。

減少攝取刺激性飲料及食物,如:減少含咖啡因飲料、乳酪、巧克力、含味精或硝酸鹽的食品。

規律的運動,足夠的水分。

保持適當的體重

評估心理及精神狀態,如:情緒問題、同儕問題、課業問題等。如有需要,安排心理醫師評估及治療

其他治療方法,如:生物回饋和壓力處理技巧等等。

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署君說,他的患者有很多是開始運動之後,頭痛的程度、頻率都下降不少,「我建議要有氧運動,因為太過激烈達到無氧運動,反而加重頭痛的程度。有氧運動才能真的給身體一些規律的刺激,但又能緩解頭痛。」

 

規律有氧運動

每週三天

每天 15~30 分鐘(可以累加,例如早上 5 分鐘、晚上 10 分鐘)

有點喘但又可以說話的程度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

或許你也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