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清一個人,不用翻臉,不必拆穿,只要做這一件事!

晚清名臣曾國藩曾說:“寧可不識字,不可不識人。”
生命中,總有人來來往往,有人只陪你一程,有人能伴你一輩子。
人生中最大的不幸,就是因為自己識人不清,害人害己,最終落入淒慘的境地。
為人處世,得學會識人,認清人性,交對朋友,才能不負自己,也不負他人。
01
看清了人,不必翻臉
《菜根譚》中有云:“覺人之偽,不形之於色;吃人之虧,不動之於口。”
識破他人的虛偽,不必表露厭惡之情;吃了別人的虧,不要針鋒相對。
若把不滿表現在臉上就會得罪他人,若針鋒相對就會樹敵,心中有盤算,淡然遠離就好。
《孔子家語》中有這樣一個故事:
孔子有天和弟子子路外出,突逢大雨,可是他們沒有雨傘。
此時正好路過弟子子夏的家,於是子路提議道:“子夏家肯定有傘,我們可以去向他借。”
孔子一聽,連忙拒絕了子路的提議:「不要去,子夏這個人比較吝嗇護財。
我們若是去向他借傘,他不借的話,別人會說他不尊師重道,借的話,他又要心疼。
我們了解他的為人,就不要硬讓別人做不願意做的事情,這樣相處才能不累。 」
孔子早已看清了子夏的吝嗇,但沒有指責他,也沒有當眾讓他難堪,而是理解包容於他。
我們雖不是聖人,但能學習擁有一顆聖心,看清人後也要保持豁達樂觀,不為難於人。
人活著,總有看不慣別人的地方,倘若我們深究太多,計較太多,只會自我折磨。
生而為人,不必把情緒都擺在臉上,看清不揭穿,討厭不翻臉,守住底線,不怨不恨,默默離開。
02
三觀不同,不必糾纏
村上春樹說過:“不是所有的魚,都會住在同一片海裡。”
人這一生,會遇見很多人,生命來來往往,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與我們一路同行。
三觀不合的人相處,不管再怎麼努力也不會合拍,注定不會長久,最終只會互相傷害。
宰相富弼博學多才,滿腹經綸,深受人們青睞。
一個窮秀才心生妒忌,想讓他出醜,於是問他:“都說你才華橫溢,若有人罵你,你該如何?”
富弼退了一步,說:“我不知該如何去做。”
聽到答案,秀才得意的說道:“別人都說你博學多才,原來也不過爾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