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老了!跟子女關係再好 也要懂得「烏鴉定律」才會幸福長久

鳥兒們聽了,一擁而上,把烏鴉身上沾的羽毛都拔掉了。
原來,藉由別人的東西,可以創造美的假象,但終究要被剝離,原形畢露。
老人和子女、孫輩相處的時候,往往會盯著人家的外表看,而不深層思考和分析,因此看到什麼,都不順眼。
畢竟,晚輩不會照老人的安排去生活,看不慣的地方,比比皆是。
我的表舅,進城幫忙帶小孩。
孫子考試拿了八十分。表舅一看試卷,馬上就說:“看看,八加八都算錯了,還有什麼搞頭啊。這不是讀書的材料。”
為什麼八十分的成績,看不到,卻看到二十分的錯呢?這是「暈輪效應」的真實體現,人們習慣看某個焦點,從而忽略其他的地方。
當表舅看到鄰居小毛拿了九十二分,隨口就說:“人家的孩子,多聽話,多厲害。我家孫子,算是廢掉了。”
烏鴉的毛是黑的,看起來很不舒服,可是老人為什麼要一直盯著看呢?看看烏鴉的眼睛,烏鴉的智慧,或不看烏鴉,行不行呢?
《烏鴉喝水》的故事告訴我們,一個小瓶子裡的水不多,烏鴉能透過往瓶子裡丟石頭,喝到了水。這就是可取之處,勝過烏鴉本身的羽毛。
老人,要多看兒女、孫輩的優點,不要總是「兩眼一抹黑」。比方說,兒子會打工,女兒去掃大街,勤勞的汗水,就是最美的,不要跟土豪去比較。
03
帶著“烏鴉心”,學會感恩。
《增廣賢文》裡說:“鴉有反哺之義,羊有跪乳之恩。”
烏鴉把孩子養大了,孩子也會感恩。
老人養大了子女,子女讓老人到自己家住,平時也會問候,多一些這樣的感悟,家人關係就會得到徹底的改善。
很多老人,在兒女孝順的時候,覺得理所當然;在兒女稍微做得不好的時候,就怨氣沖天。
也有一些老人,分明不缺錢,但是逢年過節,兒女不給紅包,就耿耿於懷。
還有一些老人,子女買了衣服褲子,還嫌棄款式不好,或捨不得穿,一直鎖起來。久而久之,子女的感恩行為,也被鎖起來了。
感恩,永遠是「雙向奔赴」的,不是老人坐等年輕人做什麼。
老人身體好的時候,幫忙帶孫子,做點家事;老人走不動了,子孫多照顧。
老人拿到子孫的關照,就多說一些好話,少一點醜話,讓子女的行為,得到認可。
想想,因為烏鴉母親哺育了小烏鴉,因此換來了感恩;若是母親隨便拋棄小烏鴉,從何感恩呢?
04
不出意外的話,天下的老人,都希望子女和自己關係友善。
要改變關係,不是要求子女做什麼,而是老人家自己主動改變自己,去做一些有愛,有善意的事情,說一些溫暖鼓勵的話。
老人眼裡有春天,子孫就是春天的花朵;老人心中有子孫,老人也會被牽掛。
學透烏鴉定律,揚長避短,有陰影的地方,也會有溫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