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學:討好外人,忽視家人,是一種人格的缺陷

心理學:討好外人,忽視家人,是一種人格的缺陷
美麗夢想 2025-01-21 檢舉

人這一生會遇到許多人,有的人會讓我們心生好感,想要和對方維持親近的關係,有的人總會讓我們心生厭惡,巴不得今後再也不要見面。這是一種正常的想法,也是大部分人為人處事時的基礎準則。

 

可有的人往往背道而馳,總是放棄那些自己應該珍惜的人和事,總是一次又一次做出傷害親人、討好外人的事情。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曾寫過一本名為《巨嬰國》的書,他在書中提到一個常見的現象。

 

不少成年人已經超過了30歲,內在的心智仍然像孩子一樣。想要判斷一個人的心智是否達到成熟的標準,需要看他的向內求。向內求這個概念是指一個人遇到問題時,能夠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,​​而不是責怪埋怨別人。

同時這位心理學家指出,那些喜歡欺負親人,討好外人,大都存在著下面這三種不良心態。

 

一、不懂得感恩,忽視親人付出的人

這樣的人毫無感恩之心,總是認為親人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事。他們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能夠達到今天的成就,與親人之間的犧牲和付出有著密不可分的連結。曾有心理研究表明,我們在第1次接受他人幫助時,會出現極大的感激情緒。

 

但是接受第2次幫助時,這種感覺的心理就會不斷淡化。在多次幫助行為完成後,這樣的幫助變成一種理所當然的事情,一旦對方無法繼續滿足類似的要求,我們就會對施助者產生怨恨情緒。

 

面對與我們關係更親近的家人,我們更應該展現內心的那份美好與善良,將自己的熱情與耐心投入家庭生活。畢竟只有家人才會由衷的希望我們過得更好,也會盡力陪伴我們到老。

 

外人更像是人生中的一位過客,有的人只是萍水相逢,真正能夠陪我們走到人生終點的人少之又少。和外人交往時,我們可以保持真心,但不要太實。只需要做到客氣有禮貌,和對方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就可以。

 

二、欺軟怕硬,分不清輕重主次的人

有的人根本不會權衡輕重,也不會分辨什麼人才是真心對待自己的。他們往往極度自卑,沒有太強的自尊心,在社會生活中具備欺軟怕硬的特質。自卑的他們認為外面的人都是不好得罪的對象,就算對方提出了過度的要求,也不敢輕易反抗。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