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鼓勵你,做一個冷淡的人

追求心安,沒有比知足更能讓人心安的了。提起危險,就沒有比多說話更危險的了。
欲言又止地隱忍是一種修養,深思熟慮地寡言更是在保護自己。
學會欲言又止,不是對別人不坦誠,恰恰是深思熟慮後的坦蕩。因為考慮好的一句話遠勝過脫口而出的千言萬語。
並不是所有的關係都適合打牙犯嘴,不分場合地自作聰明只會禍從口出。
真正有智慧的人,都懂得關鍵時刻欲言又止,因為他知道,無需多言其實是在保護自己。
03
欲言又止,是為他人著想
我聽過一個神話故事:在一個寺院裡,供奉著一尊菩薩,每天來燒香禱告的人絡繹不絕,菩薩也似乎是有求必應。
這讓寺院的看門人好生羨慕,菩薩一動不動就會得到這麼多禮物,而自己每天辛苦勞作,卻掙扎在溫飽線上。
於是,他們做了互換,菩薩唯一的條件就是:無論看到什麼,聽到什麼,都不能說一句話。
來往的人依然不斷,祈求的事情千奇百怪,看門人也都欲言又止,遵守著承諾。
有一天,一個富人把一袋錢忘在了旁邊,接著來了一個窮人,祈求菩薩讓家人有飯吃,他起身時看見了那袋錢,認為是菩薩有求必應,高興地拿著錢走了。
最後來了一個要出海的年輕人,祈求菩薩保佑他出海平安。
年輕人剛要走,遇到了來找錢的富人,他認為是年輕人拿了錢,兩個人爭論不休。
看門人終於忍不住,說出了真相,於是,年輕人急著趕船出海了,富人去找窮人要錢了。
誰知,年輕人遇到了海難,富人用錢賄賂官員被抓,窮人一家沒了錢最終家破人亡。
可想而知,看門人被菩薩趕了下來,他為自己打抱不平而委屈爭辯。
菩薩告訴他:富人這些錢是用來賄賂官員的,窮人用它可以救活一家老小,年輕人本可以因與富人的糾紛長一些,錯過上船時間而倖免於難。
本是一場菩薩心腸的成人之美,卻在按耐不住的心直口快中成為悲劇。
古人說:“言不在多,希言則貴,善言則巧。 ”
多餘的話在按捺不住時脫口而出,不但給自己惹來麻煩,更是給別人造成困惑。
你自以為說出了事物的本質,卻不知是在為別人畫蛇添足。
欲言又止地緘默是一種修養,深思熟慮地閉嘴更是在為他人著想。
真正大智的人,都懂得恰如其分地欲言又止,因為他知道,無需多言才是真正的助人為樂。
常言:不語是成熟,不辯是智慧。
有的時候,知理不爭辯,不是怯懦,而是一種責任擔當。
有些情況下,識趣不多語,不是不知,而是一種自我保護。
面對社會的百態,知事不聲張,不是愚蠢,而是一種助人為樂。
人生不只需要心直口快的豁達,更需要欲言又止的睿智。
適時將自己調成靜音模式,輕鬆度過餘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