搬來整整一年「沒見過對面鄰居開門」,覺得很奇怪但其他住戶也都避談,我一度以為是「骨灰房」!結果有一天「門突然打開了」… # 老公原本要我別插手
搬來整整一年「沒見過對面鄰居開門」,覺得很奇怪但其他住戶也都避談,我一度以為是「骨灰房」!結果有一天「門突然打開了」… # 老公原本要我別插手
王大媽自從搬到這個年歲稍顯的社區以來就養成了一個習慣——關注周遭的鄰居。
每逢傍晚,她都喜歡拉上自家的王大爺,一起坐在自家的陽台上。
用那把已略顯舊態的藤椅,陷進那厚厚的坐墊裡,觀察樓下的點滴。
他們會聊到花草樹木,也會涉及到社區裡的種種大小事。不過,對面住戶一直是兩人茶餘飯後談資中的一個謎。
自從記事起,王大媽就沒見過那扇門縫隙透出光亮。
那不是一處陰暗,就像是永遠也打不開的金屬保險箱,讓人感到一絲神秘且莫測的高深。
王大媽的好奇心就像是溫水裡的青蛙,從未感知到熱度的逐漸升溫,而當她察覺到時,已經是滿腔的疑問和焦慮了。
「你說,那邊會不會是個空房啊?」
王大媽這件事已經和王大爺討論過不下百遍,但王大爺總是笑著說:「你想太多了,怎麼可能。」
但有一天深夜,當王大媽獨自一人坐在陽台上享受著幾分寂靜時,她忽然聽見那扇沉默已久的門傳出幾分微弱的聲響。
那聲音高低不定,似乎是夜深人靜時的電視機的細語。
王大媽一時半會兒坐立不安,既驚奇又好奇,她開始期盼著能有一天解答心中的問。
日子就在王大媽的觀察、猜想中一天天過去。她在社區裡打探過,可是鄰居們要麼搖頭稱不知,要麼話鋒一轉就聊到了別的家庭。
王大媽也曾參加過社區的聚會,當大家討論起管理費和社區維修基金時,王大媽發現大家無一例外地避開了對面住戶的話題;這讓她更加確信,對門的住戶絕非尋常。
月圓之夜,王大媽依舊會聽見那扇門傳來模糊的聲響,那聲音不知從何而來,又不知將往何處去。
王大媽經常在王大爺耳邊嘀咕:「我看啊,那面對門的,肯定有故事!」但王大爺只是笑笑,並不回答。
王大媽的心裡始終泛著漣漪,她想弄清那門背後的世界究竟是怎樣的。對於這個秘密,她既感到無比憧憬,又有些忐忑。
畢竟,無論心底多麼渴望,那扇沉默的門始終緊閉。
而王大媽也只能遠遠地望著,思忖著,靜靜地等待著有一天那扇門能夠向她敞開。
隨著時光流轉,王大媽那顆因為對門的門始終不開而起的好奇之心,也變得越來越沉重。
她開始在自己的日常散步中,積極地向周圍的鄰居打聽對門的消息。
哪怕是一個零星的小細節,她也希望能從中發現些線索。
然而,無論她怎樣試探,鄰居們要麼避而不談,要麼只是不痛不癢地說了幾句,都不能解王大媽的疑惑。
某天,社區召開居委會會議,王大媽和王大爺也參加了。討論的話題很多,其中不乏對管理費這樣的家常便飯問題。
這個時候,她無意中聽到有人提起那戶主人李先生的名字。她的心裡一陣激動,原來鄰居家還是有主人的!
但當她試圖繼續深入了解時,發現大家似乎都在迴避這個問題,無一例外地唱著同一首歌,像是達成了某種默契,給她的詢問畫下了休止符。
回家後的幾天裡,王大媽的心情難以平靜。王大爺發現她的異樣,便問:「你是怎麼了?越想越害怕嗎?」
王大媽搖了搖頭,發了會兒呆後說:「我要親自去看看,總有解決之法。」她的擔憂逐漸轉變成了一股不服輸的堅持。
於是,王大媽開始尋找合適的機會。她觀察起了神秘鄰居李先生的日常規律,試圖找到一個合適的時機。
王大爺總是在一旁勸她別太過干涉別人的私生活,可王大媽總能找出一套理由說服自己:「趁我們還健在,總得多了解了解彼此,這叫鄰里情誼。」
幾天後,王大媽在做著晚餐時,忽聽到有對講機裡傳來叮咚的門鈴聲。
她心知肚明,這不是訪客,而是有人出入樓道,必是鄰居家有動靜。
王大媽趕緊放下手中的活計,悄悄地走到門口,從貓眼裡往外望。
就在這一刻,對面的門緩緩打開,一個面容清瘦的身影映入眼簾。王大媽揉了揉眼睛,心中默念:「這便是傳說中的李先生?」
她只見那人似乎打算出門,便迅速脫下圍裙,準備上前搭訕。 「您是對門的李先生嗎?我是這層的王大媽。」
王大媽忍不住地開口了。那人回望了一眼,點了點頭,什麼話也沒回,然後不疾不徐地走了。
王大媽愣了愣,回到家,輕輕地坐了下來。王大爺笑著問:「究竟怎樣?解開了您心裡的那個結沒有?」
王大媽看向王大爺:「我覺得,我們應該介紹他參加下次的社區聚會。」
那天上午的陽光特別溫暖,窗外的世界洋溢著晴朗的光芒。
王大媽提前結束了她的晨間活動,因為今天家裡要辦喜事——兒子從國外歸來,她打算做一桌美味的家宴來慶祝。
她獨自一人前往了菜市場,挑選著新鮮的食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