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老了,要記住“夫妻不送葬,送葬必遭殃”,這可不是迷信

人老了,要記住“夫妻不送葬,送葬必遭殃”,這可不是迷信
美麗夢想 2024-09-14 檢舉

現在,有的老人自己安排墓地,這是不合常理的,也會給人看笑話。好像自己的子孫,都無能一樣,或是沒有子孫的預兆。

就讓子孫去盡孝吧,相信他們一切都會辦妥。而且,子孫累了,但也減少了遺憾。

北宋時,王安石退休後,住在江寧的半山堂。

之前,王安石已經經歷了“白髮人送黑髮人”,知道生離死別到底有多痛苦。因而,他在感到自己不行的時候,就非常平靜地安慰老伴吳國夫人:“夫婦之情,偶合耳。我死,更不須掛念。”

 

隔一會,他讓老伴迴避,請了弟弟王安國的女婿葉濤過來,交代後事:“生死無常,老人只恐大限一至,不能發言,故今日為君敘及此也。”

王安石在沒有兒子的情況下,把弟弟的女婿當成後人,也是無可厚非的。這樣,就避免了妻子的哀傷,操勞喪事,也保存了家風。

好家風,一代傳一代;家庭的責任,也是一代傳一代。若是沒有特別的情況,還是自然延續為好,不是老人抱著家庭的大權,不願意鬆手,等自己過世了,子孫才不知從何開始。

在我的老家,就是給村裡送葬抬棺的人,也是父親老了,兒子頂起來。順延,就是家庭欣慰,地方民風的體現。

 

03

活著的人,可能還有新戀情,前段姻緣應該到此打住。

有一位女網友「黑麥子可可」說,她在婚後,操辦了公公出殯的事情,也沒有讓婆婆參與。

之後,她中年喪夫,要送丈夫最後一程,被婆婆攔住了。村裡很多人,都站在了婆婆這一方,拉著她,硬是不能送。

大家說:“你還年輕,如果送了就不能嫁人了。”

是啊,在送葬的當時,很多人會認為,愛情就這一回,以後再也不談。但是多年之後,人生有什麼變數呢?不是一句誓言可以終結的。

 

特別是中年人,以後的日子,一個人撐起來,確實很難。找半路夫妻,也不是不行。起碼有一個像樣的家,對自己、孩子,都是好事。

現如今,一些六、七十歲的人,也許還有黃昏戀。

這是感情上的安慰,也是老人家互相照顧的現實,保障了晚年的安穩。

不去送別“伴侶”,這就如同給了自己“再婚、再次戀愛”的機會。若是去送了,就會存在內心的掛礙,影響了再婚的生活。

總得超前看,想到一些意外的因素,別把感情說絕了,更不要把事情做絕了。

 

04

夫妻真正的感情,體現在活著的時候,而不是送葬上。

中年時候,一起經營一個小家庭,一起努力賺錢,贍養老人,教育孩子。

到了晚年,一起旅遊,管好一日三餐,牽手散步。

走不動的時候,還能在旁邊伺候,當全職保母;就醫的時候,可以陪伴,鼓勵,帶來活下去的希望和陽光。

一旦伴侶過世了,也因為自己伺候精心,少了一些遺憾。在今後的日子裡,自己好好過,不管是否再婚,都符合逝去之人的心願。

一切向前看,面對陽光,比什麼都重要。

 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