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家庭脫離底層社會的,不是房子和車子,而是以下三件事

讓家庭脫離底層社會的,不是房子和車子,而是以下三件事
value101 2024-08-27 檢舉

在《故鄉》裡,魯迅寫了自己和閏土小時候的友誼。

自從父親過世後,魯迅也是家道中落,閏土家更窮,靠打短工過日子。

 

魯迅在少年時,和兄弟一起外出讀書,然後去留學。學醫,寫文章,一步一步變成文學界的大人物。

依靠寫文,創辦報刊雜誌,教書,魯迅的人生,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。他和家人,很長時間定居在北京。

而閏土呢?一家人始終守著一畝三分地,並沒有什麼起色。

長期的勞累,讓閏土顯得格外蒼老,病痛也接踵而至。

當魯迅回到家鄉,邀約閏土敘敘舊。

閏土對魯迅,畢恭畢敬地喊了一句:“老爺。”

閏土又回頭喊孩子:“水生,給老爺磕頭。”

兩個家庭的層次,一目了然。

為什麼同一個地方,生活狀況差異不是很大的家庭,到了後來,就分層了呢?主要是以下三件事,在起主導作用。

 

第一件事,一家人有商有量,和睦共處,打破「溝通障礙」。

家和萬事興。和氣的家庭,就算不富裕,也顯得貴氣。

促進家庭和氣,需要好好溝通。

我們天天在一起相處,不等於“心有靈犀”,需要減少資訊差。你知道的,我知道的,都要好好分享,痛苦的,也要說出來。

很多家庭,連好好說話,都變成了奢侈的事情,誰都在想當然。

比方說,母親天天做飯,洗衣服等,很累,父親卻認為,是動動手,用開關而已,不累。這就是父母平時溝通不夠,父親有誤解。

打開心扉說話,家人和氣了,心往一處想。

 

第二件事,每個人都努力讀書,提升學歷和能力,打破對社會的「認知障礙」。

再說閏土和魯迅,他們最大的差別,就是讀書,不讀書。

並且,魯迅和兄弟,都讀書,都變成了時代的知識分子。

讀書就是見世面,找目標,提升改變命運的能力。

一家人,都能讀書,就形成了高認知的家庭。在社會上,能洞察機遇,不斷超越。

很多家庭,孩子努力讀書,父母整天都在玩手機。肯定是行不通的,誰都要一輩子讀書。

 

第三件事,設定家庭的百年大計,不貪圖眼前的富貴,打破「世代障礙」。

俗話說:「富不過三代。」沒有長期規劃的家庭,父母富了,到了後代,就奢靡,很快就失敗了。家庭淪落為底層。

家庭擺脫底層,就是幾個世代一起努力的結果,一代更比一代強,就不愁了。

一個家庭,前人栽樹後人乘涼,馳而不息,每一代之間,能完美對接。

 

03

有錢有房有車,可以讓家庭生活更好,但不能確定家庭到了高層。

真正的高層,不是固定的階層,而是「蒸蒸日上」的面貌,一直在上行。

在物質豐富之後,能夠增加學問、多做善事、形成百年大計,那就是「厚德載物」。

家人在一起,把生活中的壁壘打破了,自然就把層級的壁壘打破了。

這一代,搭建一層樓。

下一代,更上一層樓。

 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