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老了,走不動時才明白,父母與子女是交換關係

人老了,走不動時才明白,父母與子女是交換關係
value101 2024-08-26 檢舉

知乎上,有人問:“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值得孝順嗎?”

網友“如畫”的回應很直白:“不能一直順,而且要投桃報李,根據自己父母的情況,拒絕道德綁架。”

接著,網友說了自己的親身體會。 出嫁之後,常常會想父母拉扯她和弟弟長大,不容易,因而有反哺之義。

她不知從哪一天開始,忽然意識到,不管如何做,父母都不會幸福,因為父母的幸福感是綁在弟弟身上的。

她發現自己給父母的東西,一轉眼就到了弟弟或孫子孫女的手裡。

父母也暗示,要她掏錢給姪子姪女,生病之類的事情,也要管一管。

「重男輕女、偏心」的跡象,情不自禁地冒出來了,女兒寒心了,兒子是否孝順,以觀後效。

俗話說:“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,一報還一報。”

父母們,當自己很老了,走不動了,徹底需要子女的反哺,曾經的所作所為,慢慢會回到自己身上。

 

01

父母育兒的用心程度,決定了孩子對家庭的情分。

一家人,好的交流,用心換心,然後有將心比心。

很多人以為,知子莫若父,母子連心。家裡稍微有風吹草動,大家都會感受到,並且積極去應對。

有的父母是麻木不仁的,知道子女有什麼願望,但視而不見。或強求子女要照自己的想法去做。

當一些父母的年輕的時候,打麻將的用心程度,高於育兒的用心程度。可以把孩子丟在一旁,自己到麻將館坐著。

也有一些父母,麻將癮特別大,也不管孩子寫作業,直接把麻將機放在客廳,邀請一群狐朋狗友,打得噼劈啪啪作響。

當孩子遇到不會的作業,父母一句話就擋回去──不知道,自己想辦法。

在《都挺好》裡,蘇明玉努力讀書,但一直不被母親看好,母親還逼她上免費的師範。從而,蘇明玉成年後,對於娘家,好感就很少,母女之間的交談,也話不投機半句多。

哲學家施韋澤說過:“在每個人的生命中,總會有某個時候,我們內心的火焰會熄滅。然後又因為與另一個人相遇而燃燒起來。”

好的家庭,一家人是可以交換情緒的,以便能夠很好地溝通。從而,就有了情緒價值。

做懂得孩子的父母,等父母老了,孩子才會感同身受,成為小棉襖。要不然,父母走不動,躺在床上,子女只是送一碗飯,保證不挨餓,內心還存在不情願的難受感。

 

02

父母的育兒責任,就是孩子反哺父母的責任。

兩代之間,你養我長大,我養你到老。

看過這樣一句話:“贍養父母的模式和當初撫養的模式是一樣的,不撫養對應的是不贍養。”

話說得有些絕對,但也有一定的道理。畢竟,血脈關係,無法直接等同於贍養關係。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