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到中年:內核要穩,精神要鬆

人到中年:內核要穩,精神要鬆
value101 2024-07-10 檢舉

精神要鬆

畫家何多苓曾在《十三邀》中,講述了一個觀點:

任何事情,都要鬆一點比較好。

過於緊繃的生活,只會讓你的人生走下坡。

心理學家武志紅講過一個來訪者的故事。

這位來訪者事業有成,卻焦慮到整宿睡不著覺,頭髮大把大把地往下掉。

他寒窗苦讀多年,才在大城市紮根。

直到前段時間,在一次商業會談上,他策劃已久的生意,被一個強勁的對手截住。

自從以後,他每做一個決定都要瞻前顧後。

因為壓力過大,他常常陷入崩潰的狀態,三天兩頭就因為些雞毛蒜皮的小事,跟家人吵架。

武志紅聽完後,對他說:「一切的痛苦,都源自於你緊繃的心。其實,人生不必活得這麼辛苦,即使失敗了、犯錯了也不要緊。生活本來就不容易,對自己好一點吧。

男人紅著眼圈默默點頭,開始調整自己的生活節奏。

他不再對自己苛求,累了就休息,工作失利就坦然接受,週末的時候,還會開車帶家人一起去郊區逛逛。

過了一段時間,整個人都輕鬆了許多,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不少。

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》一書中,曾說:

沒有一種批判比自己更強烈,沒有任何一個法官比自己更嚴苛。

真正拖垮一個人的,從來不是忙碌的工作,而是精神上的緊繃。

給自己鬆綁,活得隨性一些,日子也會越來越好。

無獨有偶,金庸先生也有這樣的經驗。

35歲那年,他創辦了報紙《明報》。

他獨自包辦了多項工作,白天寫社評,晚上寫小說,平常還要處理公司的突發事件。

一直緊繃的生活,讓他落下了一身病。

後來,在醫生的建議下,他開始讓自己的生活更鬆弛。

他不再拼命趕稿,而是早睡早起,吃好每一餐。

有時間,就跟朋友聚聚會、聊聊天,或是一起外出散步。

他在這樣的生活節奏下創作,《明報》反而更暢銷。

最終,金庸先生筆耕不息,活到了94歲。

 

《輕鬆主義》裡說:

「人生是一場長跑,只有放輕鬆。做到輕而不浮、鬆而不懈,才能跑完全程。”

中年以後,工作到了瓶頸期,肩上的擔子也重了,人很難不焦慮。

我們就像一根時時繃緊的弦,稍不留神,就會出現弦崩弓毀的局面。

倒不如試著往後退一步,給自己一點喘息的空間。

學著接納自己,允許一切慢慢來。

學著降低預期,允許不完美的發生。

管理好自己的目標,擺脫焦慮,生活反而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。

中年以後,時不時鬆緊緊繃的神經,不糾結,少憂慮,生活也會善待我們。

畢淑敏在《像煙灰一樣鬆散》中寫道:

要像煙灰一樣鬆散。只有放鬆,全部潛在能量才會釋放出來,協同你達到完美。

人活到一定歲數,要懂得換種輕鬆的活法。

把自己調成鬆弛模式,有條不紊地面對一切,必能春風化雨,劈山鑿河。

點個讚吧 ,與朋友共勉。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