存錢與不存錢,中年以後是不一樣的人生

存錢與不存錢,中年以後是不一樣的人生
value101 2024-07-05 檢舉

下半年還沒開始,微博上就冒出一個熱門話題:今年快過去一半了,你存了多少錢呢?

 

翻看留言區,可謂幾家歡樂幾家愁。

 

有人感慨消費太高,月光已成常態;有人感慨花銷太大,存錢已成奢求。

 

但也有人笑呵呵地說:“存款已達五位數,不是賺的多,是我知道省著花。”

 

年輕時,我們不愛談錢,對錢無感,可年紀越大,便卻能深切體會到什麼叫「手中有糧,心中不慌」。

 

在變幻莫測的時代裡,兜里的存款,永遠是人生最大的底氣。

 

學會置頂自己的存錢能力,才是成年人的頂級自律。

 

 

前陣子,博主房琪的一段視頻,在網路上火了。

 

她坦言,自己當年從小鎮來到大都市,一下子被眼前的繁華迷住,變得自卑且焦慮。

 

於是,她在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後,開始在物質的誘惑下盲目跟風。

 

買1萬多的包包,吃1千塊一頓的大餐,只為了發發朋友圈,滿足一下虛榮心。

 

但忽然有一天,當自己亟需一筆資金卻怎麼也拿不出錢時,她才意識到:“我的名牌包包和精修美照,真能成為抵禦風險的盔甲嗎?”

 

一番反思後,房琪開始決心降級消費,努力存錢,並把存款進行了合理規劃。

 

看著銀行卡餘額的遞增,她感覺自己朝著真正想要的生活,又更近了一步。

 

影片裡,她不無感慨地說:

 

安全感和底氣不是消費來的,而是靠自己賺來的。

 

而一個人最好的理財方式,就是對未來認真的規劃,讓金錢為你真正的需求服務。

 

物慾橫流之下,我們總是很容易陷入消費主義的陷阱:

 

這也想買,那也想買,不管是不是剛需都較著勁消費。

 

我們為生活堆起一座「需求過剩」的山,不停地買又不停地扔,看似是消耗了金錢,實則是在讓渡對生活的掌控權。

 

網友@花唄天使,就曾在「負債者聯盟」小組裡,分享過自己的故事。

 

一直以來,她每個月的花唄帳單在1萬以上,每到還款日,她總是費盡心思拆東牆補西牆。

 

聚餐不敢去,戀愛不敢談,連父母的醫藥費都拿不出。

 

後來,她不想再過這種「除了還錢」別無選擇的日子了,於是主動逼自己縮減消費,控制花銷。

 

上班能坐地鐵就不搭計程車,日用品用盡再買,戒掉奶茶蛋糕小零食,開啟了「低配生活」。

 

一段時間後,不僅存住了錢、完了款,自己也收穫了一份心安與從容。

 

不知從何時​​起,「偽精緻」、「過度消費」、「新窮人」等網路熱詞充斥在生活中。

 

 

(圖源網絡,侵刪)

 

我們常常聽聞有人為了高消費去網貸,為了吃喝玩樂負債累累。

 

這些人看似活得瀟灑,卻毫無抵禦風險的能力。

 

都知道賺錢不易,那麼會規劃自己的收入,就顯得尤其重要。

 

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裡,消費降級,就是在為自己的安全感升級。

 

你多存一分錢,生活就多一分保障;多省下一分錢,內心就多一分安穩。

 

 

很贊同毛姆的一句話:

 

人追求的當然不全是財富,但至少要有足以維持尊嚴的生活,使自己能給不受阻撓地工作,能夠慷慨,能夠爽朗,能夠獨立。

 

存錢,不僅是為了眼下的生活,更是為將來策劃的遠見與智慧。

 

在豆瓣摳門小組裡,看了幾個挺有意思的事兒。

 

90碼農小趙,年薪60萬,卻全身上下都是平價基本款,手機也從不追求大牌;

 

還有二胎媽媽,透過和同事朋友拼單,直接找廠商批發,省了不少生活用品和日常零食的支出。

 

這些點滴的支出,對他們來說,更像是壘起帝國大廈的金磚。

 

因為他們早已學會把存住的錢,統統用在「刀刃」上:

 

有的把錢用於報網課,透過學習提升自身競爭力,好在職場上升職加薪;

 

有的把錢花在家人身上,給父母退休金,給孩子報學習班,買保養品給妻子;

 

有的把錢用來付房子首付,給自己和伴侶一個安穩的家;

 

有的把錢進行了再投資,一步步擴張事業版圖。

 

原來,「摳門」只是表象,為人生負責,為生活規劃,才是核心。

 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