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最大的失敗,是普通家庭富養孩子

教育最大的失敗,是普通家庭富養孩子
value101 2024-05-15 檢舉

她平日里連肉都捨不得買,兒子找她要錢買遊戲裝備她卻說給就給。

這個被她“富養”的兒子,到了四十多歲一事無成,整天在家裡不是打遊戲就是睡覺。

可憐老奶奶到了70多歲的高齡,還要在街上奔走四處為兒子找工作。

還有那個“最紅啃老族”李文宏。

他17歲就放棄高考在家“搞創作”,才華撐不起夢想的他,開啟了長達30多年的啃老生活。

 

面對網上鋪天蓋地的謾罵,他父母卻竭力為他辯護:

“我兒子花我們錢天經地義,輪得到你們來說?”

心理諮詢師吳迪曾說:現在的不少年輕人都是這樣的心態,他們家境並不優越,卻懶惰而虛榮。

而這一切的根源,在父母。

父母在該教會孩子感恩的年紀縱容了他們的索取,在孩子該獨立的年紀選擇了包辦。

 

這樣的教育方式,餵大了孩子的虛榮心,也抽掉了孩子的責任感。

 

03

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酈波曾說:

“真正的教育是,再富也要苦孩子。

你見哪一個人才不經歷人生坎坷?孩子需要有正常的磨礪,而不是只給他各種卓越的條件。”

好的教育,從來不是讓孩子泡在蜜罐裡,而是儘早讓他們認清生活的真相。

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不易,在生活中磨礪自己,他才能在身體力行中,懂得奮鬥,敢於擔當。

浙江男孩林舒傑,父母經營著一家來料加工店。

從林舒傑初中開始,父母每個週末都會讓他到店裡幫忙。

 

一方面是讓他替家里分擔壓力,另一方面也是讓他感受生活的不易。

因為常年看著父母的操勞,林舒傑比平常孩子更加懂事。

生活中,他是父母的得力幫手,總是搶著干那些臟活重活。

學習上,他給自己定下精確到分的作息時間,還會抽空幫妹妹輔導作業。

 

直到收到復旦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天,他還在父母的來料加工點,幫忙打螺絲。

 

面對採訪時他只有簡單的一句,“父母太辛苦了,我只想幫他們減輕下負擔”。

樸實勤勞的父母,才能培養出自立感恩的孩子。

“北大灌餅父親”彭勇,在兒子彭翔宇很小的時候,就要求他每到假期就來幫自己守攤。

 

除此之外,掃地、 洗灶台、擺食材,父親也讓他樣樣都學著幹。

 

父親常對彭翔宇說,我們只是普通家庭,無法去跟那些富裕家庭比,但我們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,要得到什麼,得靠自己的雙手努力去掙。

父親的教誨,彭翔宇銘記在心。

他不僅幫父母分擔了許多家務活,學習上也異常刻苦。

最終靠著踏實勤勉,與極度的努力,叩開了北大的校門。

亦舒曾在《流金歲月》裡寫:

有錢人家敗家子,寒門苦讀出人才。其實都不一定的,還是要看家教,看經歷。

比起物質的富養,孩子的品質、人格更值得家長花心思去培養。

就像林舒傑與彭翔宇的父母,他們沒有多少文化,卻懂得“寵兒多不幸,嬌兒難成才”這樣樸素的道理。

他們從不掩飾自己出身普通家庭的現實,也不給孩子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內的生活。

而是還原生活的本來面目,讓孩子與他們肩並肩,努力創造更好的未來。

這樣的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,才能更加獨立與勤奮,成為自我命運的引領者和一個家庭的領跑者。

《商業周刊》出版的25個最佳觀念專題報導,開篇就寫著這樣一句話:

 

“好好待你的小孩,但不要給他們太多財產。”

孩子在成長過程中,如果習慣了不勞而獲,那麼他永遠也學不會感恩,也沒有拼搏的動力。

成功的家庭教育,不是給孩子錦衣玉食,而是教他們自食其力。

教會孩子獨立與奮鬥,用精神富養出一個心懷感恩,獨立奮進的孩子,才是一個家庭最深的福報。

點個贊吧  ,與父母們共勉。

 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