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正厲害的父母,從不用瑣事內耗孩子

真正厲害的父母,從不用瑣事內耗孩子
value101 2024-05-14 檢舉

知乎上有人問: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?

 

一些網友的回答讓人心疼:

 

長大後,我沒有發育不良,但小時候我挑食,媽媽把碗摔到地上的歇斯底里,依舊讓我感到恐懼;

 

在家不小心把筷子碰到地上,就會被大聲責罵,導致現在我碰到什麼東西,都會下意識害怕;

 

高中不小心掉了身份證,一想到要父母請假幫我補辦,我焦慮地在宿舍廁所哭了好久……

 

很多父母總是盯著孩子的瑣事不放,分明是無心到可以忽略的過失,卻會被父母無限放大。

 

比如:

 

玩具放的位置不對,吃飯把衣服弄髒了,不小心灑了杯水,默寫錯了一個字……都會被批評很久很久。

 

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,往往會心力交瘁、如履薄冰,哪怕遇見一點點小事,都會很容易出現過激的反應。

 

最糟糕的家庭,就是在小事上消耗孩子。

 

美國著名的心理學教授塞德茲博士說過:

 

“人如同塑造陶瓷一樣,小時候給予什麼樣的教育,就會成為什麼樣的雛形。”

 

博主神奇媽媽木小暖分享了一段經歷:

 

跟朋友聚會時,她說自己14歲的兒子性格有很大的問題。

 

做事畏手畏腳,沒有一點主見,每次看到兒子這樣,她就會火冒三丈。

 

博主還沒來得及問為什麼,孩子回來了。

 

滿頭大汗的孩子剛坐下來,拿起媽媽的冰鎮檸檬水,媽媽立馬怒氣沖沖地喊道:

 

“說了多少次了,出汗後不能喝涼的,你怎麼一點記不住?”

 

吃飯的過程中,朋友也一直抓著孩子不放:

 

一會兒說孩子沒有坐的不端正;一會兒說孩子只顧著埋頭吃,沒有禮貌;

 

一會兒又嫌棄孩子這麼大了吃飯,夾菜還能掉……

 

短短一個小時,她的眼睛一直盯著孩子,在各種小事上挑毛病,糾正孩子;

 

好像無論孩子做什麼,都是不可原諒的過錯。

 

眼看著一個剛才還充滿活力的孩子,在媽媽的挑刺中被消耗到崩潰。

 

現實中,有很多家長信奉挫折教育,他們認為多批評孩子會使他們進步。

 

事實真的如此嗎?

 

80年前的一個實驗給出了殘酷的答案:

 

1939年,美國愛荷華大學的語言病理學專家招募了22個孤兒,然後不斷地打擊他們,說他們說話結巴。

 

後來,即使是一個完全正常的兒童,也因為過大的心理壓力,而向著被打壓的方向發展,變成一個真正的「結巴」。

 

這就是著名的惡魔研究,而在現實生活中,多少孩子正在接受惡魔教育呢?

 

生活在語言暴力下的孩子,生理心理都受到嚴重的摧殘,甚至一生都會活在這個陰影的籠罩下。

 

經常被挑剔的孩子,會變得尖酸刻薄,對身邊的人拼命挑剔。

 

要相信,每個孩子都身懷天賦。

 

但是,如果硬要用爬樹來衡量一條魚的能力的話,那麼魚終其一生都會覺得,自己是愚蠢的。

 

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成長軌跡,如果過度地在小事上打擊孩子,結果只會與自己的期望背道而馳。

 

與其事無鉅細,不如順其自然。

 

孩子的內心世界非常脆弱,如果父母在處理小事情時過於苛刻或者粗暴,就有可能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負面情緒。

 

那些你不以為然的小事,正在消耗孩子的心力。

 

1.你不以為然地囉嗦,正在消耗孩子的熱情

 

《非暴力溝通》作者馬歇爾·盧森堡博士曾說:

 

評價、指責和命令都屬於暴力溝通的方式,會讓孩子遭受到無形的“精神暴力”。

 

《百家講壇》趙玉平老師講過一個故事。

 

孩子走出房間喝水,媽媽問:“兒子,作業寫完了嗎?”

 

孩子聽了後瞬間暴跳如雷:“能不能別問了?”

 

媽媽一臉懵的惱怒了:“我問問有錯嗎?他為什麼不讓問?”

 

跟孩子溝通後,趙老師得到了孩子角度的媽媽:

 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