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戒掉海底撈、拒絕奶茶、只買打折品”:不活在別人眼裡,才是成年人最大的清醒
在北京,他一個月的生活費不超過300元。
堂哥評價他:“生活很隨意,不講究吃穿。”
有北大同學說,他幾乎每天都能看到韋東奕,他拎著一隻紅色塑料膜都快磨破皮的礦泉水瓶子去上課。
後來有人送他保溫杯,用了幾天,他說不方便,又換成了礦泉水瓶。
很喜歡這樣一段話:
“物質上的滿足和享受,帶來的愉悅感並不持久,若沒有精神的加持,再豐盛的物質生活,背後也只是一片冰冷的孤寂。”
韋東奕對生活沒有任何要求,他對數學有著濃厚的興趣,一心撲在數學的學術研究和難題攻克上。
他不為名利而工作,只是為了熱愛和夢想,去追求真正值得自己做的事情。
他簡單純粹,精神豐盈。
正如《道德經》中所說:
“萬物之始,大道至簡。”
往往最本質、最純粹的東西,才是最簡單的、最美好的。
1956年,哲學家李澤厚發表了不少文章,獲得了1000多元的稿費。
當時他的月工資只有60元左右,這筆稿費對他來說非常可觀。
朋友勸他給自己添置一件名牌衣服,但他拒絕了。
李澤厚來源:微博
他說:“名牌衣服穿在身上是負擔。”
李澤厚生活簡樸,一心專注於自己的事業,最後寫出了《美的歷程》《中國近代思想史論》等著作。
南懷瑾曾說過:
“三千年讀史,不外功名利祿;九萬里悟道,終歸詩酒田園。”
人活到極致,是素與簡。
不追求奢華,回歸生活的本質,才能感知內心豐富,精神豐盈。
叔本華說:
“人性一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: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。”
不必在意別人的看法,別人永遠都是你生活的旁觀者,只有你自己才是生活的主人。
毛姆寫《刀鋒》時,已經70多歲了,功成名就,享譽世界,但小說初稿完成時他說:
“寫這本書帶給我極大的樂趣,我才不管其他人覺得這本書是好是壞,我終於可以一吐為快,對我而言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”
於毛姆而言,這本書的作者是他自己,他想寫什麼就寫什麼,別人的看法是好是壞都不重要。
聽過這樣一句話:
“活在別人眼裡,無論你做得多好,都無法讓所有人滿意,總有人在詬病你;而活在自己心理,好不好,自己知道就行。”
人活著不是給別人看的,而是為自己而活。
好的建議,斟酌採納;無用的言語,過耳即忘。
人之所以煩惱,就是太在意別人的看法。
別人一個不經意的眼神,一句無心的話,就會琢磨半天,甚至深夜都輾轉難眠。
正如這句話所說:
“當一個人活在別人眼光中時,你就什麼也做不了,你要學會過自己的生活,這個世界上沒有那麼多人在乎你,只有你自己在乎自己,只有你自己特別在乎自己的表現。”
不活在別人眼裡,是一個成年人最大的清醒;
不活在別人嘴裡,是人生最大的修行。